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14 题号:189821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瑰宝

王晋康

205012月,我离开设在太空城的时空管理局,回乡探望未婚妻栀子。那天是阿炳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阿炳是她最崇敬的音乐家,是她心中的神祗。她在音乐厅举办阿炳二胡曲独奏音乐会,当《二泉映月》的旋律从琴弓下淙淙地淌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天籁。那是瞎子阿炳想象中的无锡惠泉山美景,月色空明,泉声空灵,白云悠悠,松涛阵阵。这是大自然最深处流出来的净泉,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谐振。琴弓飞速抖动,栀子流泪了,观众也流泪了。当最后一缕琴声在大厅中叙散后,台下响起暴雨般的掌声。

回到家,栀子还沉浸在激荡的情绪中,她说:“阿炳先生的乐曲是偶然飘落人间的仙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至宝。先生一生穷愁潦倒,但有《二泉映月》传世,他的一生也就值了!”

她的目光里燃烧起痴狂的火焰:“何汉,据说阿炳先生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可惜它们永远失传了。一想到这些丢失的瑰宝,我就心如刀割!”

“我们去找到那些失落的瑰宝!”虽然时空管理局的规定十分严格,处罚严厉无情,但是,我顾不得了。

我们选择了1946年的惠山寺庙会。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喜悦中夹杂着凄楚困苦。庙会里人头攒动,江湖艺人在敲锣打鼓、翻筋斗、跳百索、立僵人,地摊上摆着泥人大阿福。我穿着长袍,栀子穿着素花旗袍,在一条小巷里等待。小巷铺着青石板,青砖垒就的小门洞上爬着百年紫藤,银杏树从各家小院中探出枝叶。

阿炳的琴声从巷子深处涌来,是《听松》,沉雄有力,气魄宏大。两个身影在拐角出现,前边是一位中年女人,穿蓝布大襟上衣,手里牵着阿炳长袍的衣角,显然是他的夫人董彩娣。阿炳戴着墨镜和旧礼帽,肩上、背上挂着琵琶、笛子和笙,一把二胡用布带托在胯部之上,边走边拉。

他们走过去了,栀子还在呆望着。我推推她,她才如梦初醒。我们赶紧追上阿炳,把激光录音头对准琴筒。阿炳的琴声连绵不断,起承时流转自然。阿炳的操弓如云中之龙,天矫多变,而贯穿始终的基调苍凉高远。阿炳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物我两忘,与音乐融为一体。

整整一天,我们像导盲犬一样走在先生前面。直到夕阳西斜,董彩娣拉着丈夫返回,在青石板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和栀子坐时间车赶回,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听录音,做统计。先生共演奏了270首乐曲,栀子说,它们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至少有15首是堪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栀子欣喜得难以自禁:“汉,知道你对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储师竹、杨荫浏先生只录下6首,我们录下270首呀。”

栀子说:“今天再去一次,请先生亲自为他的乐曲定出名字好吗?”

我不能不同意:“咱们要尽量早点返回,不要忘了,我们是未经批准的时间偷渡者。”

这天春雨淅淅,我们在街上没等到先生,便辗转打听,来到先生的家。一座破房,门廊下四个孩子在玩耍,他们是董彩娣前夫的孩子,个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董彩娣不在家,孩子们说她“缝穷”(给单身穷人做针线活)去了。阿炳先生坐在竹椅上,仍戴着墨镜和礼帽,似乎随时准备出门。他侧耳听我们进屋,问:“是哪位贵客?”

栀子趋步上前,鞠躬说:“阿炳先生,华先生,我们把您昨天的演奏全录下来了,请您听听,告诉我们每首曲子的曲名,好吗?”

先生点头说:“好呀。”

栀子打开激光录音机,第一首先放《二泉映月》。凄楚优美的琴声响起来,阿炳先生浑身一颤,侧耳聆听一会儿,急迫地问:“你们哪位在操琴?拉得这么好?”

栀子的泪水慢慢溢出眼眶:“先生,是您呀,这是您的录音。”

原来先生刚才没听懂栀子的话,他不知道什么是录音。栀子做了解释,把录音重放了一遍,阿炳入迷地倾听着。一曲既毕,栀子说:“先生,这是你的一首名曲,它已经……”她改了口,“它必将留传千秋。请给它一个名字吧。”

阿炳苍凉地说:“姑娘,我盼知音盼了一辈子,今天才盼来啦。这首曲子我常称它‘瞎拉拉’,若要起名字,就叫……‘二泉月冷’吧。”

栀子继续播放,阿炳也一首首给出曲名。快中午了,雨越下越大,董彩娣回来了。我们都沉浸在音乐氛围中,没注意到她坐立不安的样子。她终于打断阿炳的话头,伏在他耳边轻声说着什么。

我皱着眉头对栀子说:“她好像说要把琵琶当出去,买点儿肉菜招待我们。”

栀子眼眶红了,急急掏出钱包:“先生,我这儿有钱!”她肯定想起人民币不能使用,又急忙扯下耳环和项链:“这是足金的首饰,师母请收下!”

我厉声喝道:“栀子!”

栀子扭回头看看我,这才想起出发前我严厉的嘱咐。她无奈地看看阿炳夫妇,泪水夺眶而出。忽然她朝阿炳跪下,伏地不起,肩膀猛烈地抽动。阿炳先生对妻子低声交代着,让她到某个熟人那儿借钱。趁这当儿,我急忙扯起栀子离开,甚至没向阿炳夫妇告别。

我曾再三向栀子交代:“时间旅行者不允许同异相时空有任何物质上的交流。这是旅行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如果把原子弹带给希特勒,把猎枪带给尼安德特人,甚至只是把火柴带给蓝田猿人……历史该如何震荡不已!过度剧烈的震荡有可能导致时空结构大崩溃。”

回到时间车里,栀子啜泣不已,激动地说:“这样伟大的音乐家,你能忍心旁观他受苦受难,四年之后就吐血而死?汉,我们把阿炳先生接回2050年吧!”

我启动了时间车:“我们只是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历史的。需要改变的太多了,你能把岳飞、凡·高、耶稣都带回到现代?想都不能想啊。”

栀子悲伤地沉默了很久,低声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名曲《二泉映月》在文中多次出现,一方面回应题旨,另一方面也作为线索串联起相隔一百多年的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
B.栀子认为阿炳创作的270首乐曲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还不乏可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这是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
C.1946年的无锡城,庙会的热闹和小巷的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杰出民间音乐家阿炳的出场营造出非同寻常的背景。
D.首段“我”对未婚妻栀子所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欣赏,为下文“我”决定陪栀子穿越时空寻找“瑰宝”作了铺垫。
2.关于文中第二次穿越和第一次穿越的异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次穿越的时间很集中,就在前后两天,但天气却有所不同,第一次是晴天,第二次是雨天,不同天气营造的不同氛围和两次穿越的结局相吻合。
B.两次穿越抵达的地点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无锡,但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有所不同,第一次主要是在阿炳前来卖艺的惠山寺庙会上,第二次则是在阿炳的家。
C.两次穿越的栀子都和阿炳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但第二次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具体说来,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从物质、信息到情感多方面的交流。
D.两次穿越都是为了失去的“瑰宝”,但具体目的有所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寻找乐曲,第二次是请阿炳给乐曲定名。两次同时比较真实地还原了阿炳的生存状态。
3.试析文中栀子穿越前后的心理变化。
4.科幻创意作品可以通过“时间车”来实现人物之间跨越百年的交流,这种跨越通过人物梦境难以实现。请结合文本思考,和破碎缥缈的梦境相比,科幻创意作品有哪些优势?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每一个草原上的骑手都会说:马头琴的乐声沸腾了我们的血,点燃了我们的心!

在牧民的怀里,一块石头也会揣得滚烫。我们这些还不懂得人生的年轻人的心,揣在蒙族人民的怀里,也确实变得热起来。可是,烤热的东西,哪怕它是一颗心,也有再冷却下来的可能,要想得到一颗永远火热的心,还要经过特殊的磨炼。

一九七二年的春寒,对我就是这样一场磨炼。

你若想懂得这种磨炼是什么,还得从暴风雪刮起的时候讲起……

暴风雪像一个狰狞的怪物,半夜时分闯进了草原。清晨——说是清晨;只是由于黑漆漆的混沌迷茫变成了白蒙蒙的混沌迷茫。一步跨出蒙古包,马上就被风雪裹住,就像掉进了一个嗷嗷怪叫着的深渊。粗硬的雪粒狠狠地打在脸上,又冷又疼。迈开几步,就再找不到近在咫尺的屋门。天地间飞闪着急速卷过的灰白色雪雾。迷茫中,一个白色的人影出现了,这是下夜的额吉。她顶着一条皮被屹立在羊圈门口,浑身上下披了厚厚一层白雪,完全成了个雪人。

额吉把粘满冰雪的瘦削身躯靠近我,对着我的耳朵喊道:春天的马已经脱了长毛,不小心会冻死的!她急切的声调,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这场风雪的严重破坏性。

等风势稍稍减弱,我就赶着羊群顶风出牧了。我用厉声的吆喊和套马杆的套索,把羊群缓缓地赶向蒙古包北面的山洼,那里有我们小心保存了一冬的牧草,专门留在白毛风的日子用的。

我那企图设法熬过这场风雪的希望,就在暴风雪的第二个冲击下被粉碎了。大约下午三点钟,尖利嘶喊了一夜半天的空中好像响了一声闷沉的雷鸣,大地剧列地抖动起来。呜呜的风啸变成了轰轰的狂吼,铺满草原的厚雪向天空翻卷,世界好像消失了,只剩下白花花的一片。羊群吓呆了,停下脚步,咩咩叫起来。羊的惨叫声伴着狂暴的风吼,使我突然感到了恐怖!

我好像变成了一具稻草人,吓坏的羊儿不再理会我的喊叫和马杆子的抽打,它们扭头顺风狂奔起来。白毛风得意地怪叫着鞭挞着它们,②羊群就像决了堤的河水,从我马前、马后,甚至马肚子下面,蜂拥着窜过。

我的嗓子嘶哑了,头脸也呆滞了,只是机械地左挡右拦和喑哑地吆喊。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皮袍子在马鞍的银钉上划开一个大口子。风雪拼命地从那儿钻进我的怀里。冰冷的寒气扫尽了袍子里仅存的一点温暖,我的半个身子冻木了。我用一只手紧紧捂着这个破洞,继续拦截着羊群。

白毛风的呼啸中传来了一个声音:喂!——

不管在多少只羊的叫声中,③小羊羔也能辨出母亲的叫声,我马上意识到这是额吉!听:喂——小铁木尔——

我猛地从马镫上立直身子,奋力喊着:额吉!我在这里——额吉!额——吉——

一团雪雾冲到我身边,额吉的青马浑身披着冰甲,额吉穿着的达哈,也粘着片片的雪块。她的眉宇中现出一股坚毅的神情,这种神情只有在抢救孩子的慈母脸上才能找到!

羊群似乎和我一样,由于额吉的来临而稍稍安下心来,它们不再烦人地咩咩乱叫了。在一根套马杆和一条粗牛鞭的催赶下,在两骑快马的堵截下,羊群渐渐转身朝东,半顶风半顺风地,被赶进一个石头圈。

石圈墙挡住了白毛风。我也随着风声的减弱渐渐缓过神来,我们下了马。额吉心疼地打量了我一下:小铁木尔,你迷路了吧?这白毛风真凶。没关系,一会儿——咦,你的袍子破了!

她慈祥的眼中又出现了刚才那种神情,穿上达哈!说着她就脱下那件毛蓬蓬的达哈。可是额吉里面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羔皮袍,我坚决不答应。我一只手捂着破洞,一只手推开额吉的达哈。

孩子,薄袍子总比破袍子强!一会儿顶着风赶羊回家时,你会冻死的!你这小铁木尔怎么不听话!快,快穿!快穿!——额吉眼里的那种神情是无法拒绝的……

后来,我曾经为当时接过那件达哈悔恨不已。达哈挡住了要吞噬我的白毛风,而薄薄的羔皮袍子却没能保护好额吉瘦削的身躯。

我的额吉,由于把白毛风中的温暖让给了我,她的下肢瘫痪了。

一个傍晚,我牵着自己的红马和额吉的青马,去井台饮马。斜阳的金晖撒在水槽里的水面上,闪着粼粼的光。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突然从井旁吉格木德爷爷的蒙古包里飘出一阵马头琴声,伴和着一个低沉沙哑的男低音。那熟悉的委婉曲调,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

头发斑白的母亲啊,/你的恩情象东方的晨曦;/头发银白的母亲啊,/你的恩情象温暖的朝晖。/酷夏的夜是多么难熬啊,/是母亲喂给了我奶水;/严冬的夜是多么冻人啊,/是母亲掖紧我的皮被……

长久积郁心底的感情一下子冲上来,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撒手,帆布桶摔在水槽里。我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④正在埋头长饮的两匹马儿吃惊地抬起头来,不安地望着我……

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一个白发飘拂的老奶奶,身穿一袭古铜色的蒙古袍子和一双古铜色的翘头靴子。她的眉毛和头发像擦亮的银丝一样雪白,看上去怕有一百岁了。她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铁木尔,你额吉的病已经好了,可以走路了。

额吉!额——吉——我翻身下床大叫着跑了过去,一头扎在额吉的怀里……

一九七八年六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以马头琴的乐声点燃我们的心,引出自己经历过的特殊的磨炼。
B.文章中环境描写,或展现草原春寒的恶劣,或烘托人物坚毅性格,或推动事件发展。
C.额吉瘫痪后,我做梦都想着额吉能好,看出来我对接过额吉身上的达哈的悔恨之情。
D.额吉是一个坚毅、慈爱的草原女性,在她的悉心呵护下我才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骑手。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运用比喻,把暴风雪比喻成怪物,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雪的变化多端。
B.句子②运用比喻,把受惊的羊群比喻成决堤的河水,写出羊群被吓坏的慌乱。
C.句子③运用类比,以小羊羔听出母亲的叫声,写自己能分辨出额吉的呼唤。
D.句子④运用拟人,以马的吃惊、不安,写我听到歌声之后情绪的变化之大。
3.作者以“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4.有评论家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特点是充沛浓烈的情感、真诚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诗化的语言。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2-14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迅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②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 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城根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她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痴痴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药》评点

吴中杰

一开场就两次写小栓的咳嗽,既点染氛围,也暗示老栓此行的目的。

丁字街口是杀人的刑场,真是写得鬼气森森。


眼里闪出攫取之光者,盖即用人血馒头来换取他衣袋之银元者也。


鲜红的馒头,蘸的是革命者的热血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却被当作商品来交易。何其冷峻的笔触!

人血馒头当然不能救治小栓的痨病,两个母亲终于在坟地上相遇了。

因为儿子夏瑜是死刑犯,所以夏大妈上坟时羞于被人遇见,可见儿子干的革命事业,连母亲也并不理解。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时候忍不免呐 喊几声,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关于《药》的主题,评论家有说是表现亲子之爱的,有说是表现革命者英勇气概的……其实,鲁迅的命意并不在此。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第一段写华老栓夜间没有睡着,暗示了身为人父的华老栓一直在等待着什么,描述了为儿子治病不辞辛苦的情状。
B.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表现了华老栓一家的愚昧与自私,读者也从中看出作者希望提高中国的医疗水平。
C.小说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因生活贫困而小心谨慎。
D.“古囗亭口”暗指秋瑾烈士的牺牲地点“古轩亭口”,“黯淡”二字与华老栓的满怀喜悦形成了反差。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①处开篇描绘极其安静的秋夜,渲染了冷清、凄寂的气氛,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
B.画线句子②处阴冷肃杀的自然景物与老栓的爽快、兴奋、充满希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同时也为夏瑜的牺牲渲染了沉寂、冷漠和悲壮的氛围。
C.画线句子③处虚写杀人场面,实写看客的动态。颈项如鸭子的比喻,形象地刻画出这类人的神情,他们没有同情,没有义愤,极具讽刺意味。
D.画线句子④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运用交易用语,活化出“黑色的人”贪婪嘴脸;“眼光正像两把刀”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凶残;“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老栓的懦弱一面。整个画线语句,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参考其它评点,为第⑤处画线部分写一则70字左右的评点。
4.鲁迅曾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有哪些病态。
2023-08-19更新 | 1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哥哥

医院里有个患尿毒症的乡下女孩,名叫小小,陪她来的哥哥是个哑巴,整天挂着一脸憨笑。

女孩自小就失去了父母,是哥哥一手把她拉扯大的。

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哥哥就用自己做的木头小车,风餐露宿地推着妹妹来到了省城大医院。很多医生都被他们的兄妹真情所感动,于是医院经过研究,决定免费为女孩做换肾手术。捐肾人就是她的哑巴哥哥。

医生把哥哥带到办公室,比划着告诉他,要把他的肾换到妹妹的肚子里去。打了半天手势,说得满头大汗,哑巴哥哥这才明白是咋回事。顿时,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吃惊地望着医生。

医生看了看他的脸色,跟他解释道;“把你的肾换给妹妹,你妹妹就能活;不换,你妹妹很快就要死了!”

哑巴哥哥倒是很快就领会了。他一脸沉重地低下脑袋,似乎在犹豫不决。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朝医生重重地点了点头。医生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回去等着手术。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哑巴哥哥就失踪了。

整整一晚,他也没回到医院。第二天整整一天,还是没见他回来。他的行李衣服什么的都还在,带来的钱也在,看来走得很匆忙。

医生问小小,小小说:“他告诉我,要回家一趟!”

医生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跟哑巴哥哥说换肾的时候,他的脸色并不好看。医生不禁皱起了眉头:马上就要进行手术了,他还跑回家干什么?难道他故意躲起来了?

小小又担心又疑惑地问:“我也不知道哥哥为什么回家,他不识字,又没来过省城,会不会走丢了啊?”

医生自然不敢说出心里的疑惑来,怕小小伤心啊,就安慰她说:“不要紧,我们派人出去找找看,一个大活人,丢不了的!”

又过了一天,哑巴哥哥还是没有出现。大家都猜想这哑巴哥哥一定是跑了!

过去,医院也常发生这样的事,病人送来了,一听说要做手术,要换肾换肝,要几万块、十几万块的手术费,那些亲人就会突然无缘无故地消失,把病人扔给了医生,直到病人出院,也没有露过脸。

可是,这个病人是哥哥一手带大的,大家心里都十分感叹:人哪,毕竟是自私的!

担心小小受不了这个打击,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在她面前问起哥哥。小小从大家的脸上也看出来了。她一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整天只是默默地掉泪。

凑巧,医院里来了位探病的记者,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找到小小采访。

记者问小小:“看情况,就只有你哥哥能换肾给你,可现在他失踪了,你心里怎么想的?”

小小流着泪生气地喊起来:“你们乱说,我哥哥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他一定会回来的!”

记者不敢再刺激她,结束了采访。第二天早上,这则新闻就在报上登了出来。中午,医院里涌进来很多人,还有微信公众平台都是来向小小表达关心的,还有人愿意给小小捐肾。很快就确定了一位符合条件的女孩。

手术很快就要进行了,捐肾的女孩已经躺到了小小旁边的床上。

正在这时,一个人急匆匆地挤进了病房。一看,居然是失踪多日的哑巴哥哥。

他上前就把女孩拉了下来,然后自己躺了上去,拉上被子。

大家看到这一幕,不禁都愣住了:他怎么又回来了?

小小见到哥哥,惊喜交集,迫不及待地向他打手势问话。哑巴哥哥嘴里哇哇叫着,比划着也向妹妹打起了手势。

就这样,兄妹俩用只有他们能看懂的手语交流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妹妹突然泪如雨下,“哇”的一声扑到床上痛哭不止。

哑巴哥哥一看,慌忙跳下床走到妹妹床前,伸手轻拍着妹妹的背。妹妹扑在哥哥怀里,哭得像个泪人似的。

在场的人都糊涂了:这到底是咋回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手术还得再推迟。

那位记者轻轻走了进去,十分疑惑地问小小:“大家都想知道,刚才,你和哥哥到底在说什么?”

小小抹了一把泪,哽咽着说:“我问哥哥,回家干什么?医院免费给咱们做手术呢!哥哥说他知道,他这几天把家里的地都种下了庄稼;怕我做手术后干不了,家里的牛和羊也都卖了;劈了一天的柴,可以烧半年;还有,水缸里也挑满水了……”

记者惊讶地问:“你哥他……为什么?”

小小脸上又是笑又是泪,说道:“我也是这样问哥哥,哥哥说,医生要把他的肾换给我……哥哥还说,等做完手术,就把他在城里火化,包点骨灰回去好了,拉回去要花很多钱……”

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哑巴哥哥并不是丢下妹妹跑了,而是回家给妹妹准备好手术后的一切——他以为把自己的肾换给妹妹,自己就要死了!

记者的眼眶顿时湿了,走过去使劲握着哑巴哥哥的手,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哥哥!”

哑巴哥哥不知道记者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笑。

然而此刻,谁都觉得,他的笑容是那么可爱。

(选自《微小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比如,“记者的眼眶顿时湿了,走过去使劲握着哑巴哥哥的手,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哥哥!’”就是议论。
B.情节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但妹妹十分相信哥哥,“我哥哥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为后文哥哥回来埋下伏笔。
C.小说注意悬念设计,由于哑巴哥哥的错误理解,造成人们认为是他因不愿意捐肾而逃走的猜想。
D.本文兄妹之情感人至深,比如,哥哥向妹妹说“包点骨灰回去好了,拉回去要花很多钱”就特别感人。
2.小说插叙过去“一听说要做手术,要换肾换肝,要几万块、十几万块的手术费,那些亲人就会突然无缘无故地消失”的内容有何作用?
3.有人评论说:“一滴水中看世界。本文写小人物、小故事的背后,却表现了大环境、大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7-15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