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90202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梅初级中学同学录序两篇

废名

民国二十八年秋,黄梅县小学在山里头恢复开学,我在停古乡金家寨第二小学做教师。二十九年春二小迁移;金家寨改为县初级中学校址,县初中又恢复开学,我乃为县中学英语教师。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自办同学录,要我写序,我毫不推辞写了。

古今做先生的莫如孔子,做学生的莫如孔子的学生。我这话仿佛说得很可笑,孔夫子还要你鼓吹么?其实不然。我们不要把“孔门”看得高了,看得高便等于空中楼阁,不是真面目。这是世人不懂得孔子的缘故。我把孔子就当作我们学校里的先生一般,孔门弟子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学生,于是看到了师生生活,看见了先生与学生的好模范。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有时栽瞌睡,有时又躲在寝室里睡午觉,孔夫子的学生亦如此,于是先生大责骂一顿,《论语》所载宰予昼寝,正是这件事情的记录,我以为很有意思,令我们想象那个寝室里是什么情形,那个学生午睡怎么被孔夫子查出了,结果记一次大过。子路不耻恶衣,自己穿一件旧袍子同穿皮袍的阔人站在一起,我自有我的价值,而彼于我何加焉,我有什么可羞耻的地方呢?先生见着这个好学生,引一句诗赞美一番:“不收不求,何用不臧。”子路高兴极了,从此天天起来诵这一句诗,“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同我们乡里私塾学生背《诗经》一般,未免可笑,所以孔子叫他不要读,“你天天这么的读什么呢?百尺竿头你应该再进一步!”这些不正是我们师生之间普通的情形么?

先生对于学生该是怎样的留心,孔子的学生也真是好学。有一回一个瞎子走进学校来了,先生搀着他,怕他摔跤,及阶说这是阶,及席说这是席,学生也都站起来了,又坐下去,这是谁,这是谁,一一介绍给他。孔子对于瞎子向来是讲礼的,他在路上走路遇见无目之人总要恭恭敬敬的尽了礼,只可惜瞎子不认得而且不晓得。这路上有一个人——我们现在称为圣人而在当时只是一个过路的人,对他尽礼罢了。现在有瞎子来校参观,等到他出门之后,学生见老师那么殷勤招待他,问老师是不是道理应该如此。老师告诉他们道理应该如此。这是孔门好学。我喜欢读《论语》,觉得它是世界上一部最好的学校日记。

我回故乡,在中学教书三年,光阴过得很快,第七班同学将毕业,办同学录,要我写点文章作纪念。此事不提起则可,一提起在我却未免感慨系之。因为我平常总是觉得我们师生之间感情不够,切磋不够,这或者不是一个学校的情形如此,是今日一般学校的通病。我们何足以言分别呢?我常常想起《论语》一书,我爱孔夫子,爱孔夫子的学生,因为我是爱诸位同学的,我觉得对不起诸位同学,与诸同学相处三年,无一事足以当得起教育二字。而我本有心教诲子弟的,姑以此文作别后相思之资。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于黄梅五祖寺之观音堂

人总有一个留纪念的意思。所以庄周一派的旷达,总不能说是近人情。泰戈尔《飞鸟集》有一章云,“愿生者有那不朽的爱,死者有那不朽的名,”将此意说得最有情趣,令人觉得人生可敬可爱。中国人的生活总是那么的干燥无味,一般读书人的思想亦然,动不动以好名不好名来品评人,其实名是啥物事?好名又是啥物事?本着朴实的感情,好名怎么算得一件不好的事呢?生平或者身后留得好的名声,不正同我们愿被人怀念着是一样的心事么?人生虽短,令名则长,大丈夫真是应该留芳百世。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的话我相信同我是一般的老实,一般的说得人生之佳致哩。后来王阳明到底是三代以下的人物,思想便不免钻到牛角湾里面去了,将孔夫子的话要曲为之解,按他的意思圣各怎么说名誉呢?疾没世而名不称的称字应读若相称的称字,即是说恐怕死后自己的名誉太大了,实不足以当之。你看这是如何的煞风景。

我平常看见游客们喜在名胜地方的墙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即如我们在五祖寺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在竹林里竹子上将自己的姓名与时日一起刻下,我觉得这未必是中国文士传统如此,或者乃是人之常情。总之这些事没有受人嘲笑更没有受责备的理由,只要写得刻得有趣味便好了。既然是留名,自然更要讲公德,若是在不应该写字地方却大写而特写一番,弄得不堪入目,那是怪我们做先生的平日少训导;我们确是有爱惜名誉之必要。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少有保存纪念的习惯,因此常常使人有文献不足征之感。即如五祖是我们黄梅的和尚,我们关于五祖比外乡人多知道些什么呢?我们找不出一片古物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做一点考证。民间传说虽有些,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以为历史。这是如何可惜的事。历史的材料,每每在当时是无心之物而给有心人保存着,保存到后代便是无价之宝。我们中国人何以如此的没有历史癖呢?这样我们能爱国吗?爱乡吗?听说满清时代黄梅开办高等小学第二班毕业同学录有一位郑先生保存着有一份,而这位郑先生是以迂腐著名的。我以为郑先生有可佩服之处,既然有同学录,为什么不应该保存它呢?你不保存它。当初为什么要这个东西呢?不是你自己胡闹么?不要以为一本同学录无足重轻,天下事的价值都不在事的本身,在乎做这事的一点心,便是敬其事之心。若就保存史料说,又正是国民的一种责任,这个责任心也正在这里表现着

县中学第八班同学毕业,办同学录,叫我写一篇序,我谨序之如上。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一日于黄梅什村庙之南冯仕贵祖祠堂

(选自《废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篇同学录序生动描写了孔门师生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对往日师生生活的留恋和对毕业在即的学生的不舍。
B.子路因为“不耻恶衣”得到老师的赞美,结果又因为得意忘形而被老师批评,这些描写将子路单纯率直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C.第二篇同学录序中,作者认为庄周不近人情,泰戈尔可敬可爱,两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好名”问题的态度。
D.作者认为王阳明钻牛角尖,曲解孔子话的意思,又认为游客在名胜之处题名是人之常情;这些见解新颖别致,使文章别有意趣。
2.第二篇同学录序中作者感叹到“天下事的价值都不在事的本身,在乎做这事的一点心,便是敬其事之心。”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用意何在?
3.结合两篇同学录序的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孔子形象。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1.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2.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5.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016-11-18更新 | 1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首老歌

⑴约翰•丹佛飞机失事丧生的消息登在初秋报纸的国际版上,短短的一条。那几天我经过好几家唱片行,里面都飘出丹佛的歌声。我站在门外裹着市声细细地听上一会儿,心情萧索难言。

⑵渐渐地,总会有一些对我们有过意义的人,从我们身边悄悄地走开。丹佛也走了。多少年没有人听老丹佛了?!如今人一走便大街小巷地传唱起来。这样的情景在邓丽君过世的时候也有。当代人对一个时代人物的纪念显得如此薄情而又如此深情。对于我来说,丹佛是重要的,他的歌声像一双温暖粗糙的大手抚慰了我十几年——“西弗吉尼亚啊,乡村路啊,我的妈妈……”阳光、蓝天、白云,一个乐观单纯的美国佬甩着叭哒叭哒的大脚板兴冲冲地往家赶。丹佛歌声中的这一形象猛不丁撞一满怀似地击中了全世界人民的乡情。他感动的是整整一代人。当他来到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时,迎接他的恰是我们这批亟需快乐和伤感的少男少女,我们在阳光里眯缝着眼睛一起摇头晃脑没心没肺地哼唱着,“Country road,take me home……”

⑶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便有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

⑷我曾发誓要刻骨铭心地记住许多事情,如今,这些记忆和昨天的晚霞一起消逝净尽。但是,单纯的丹佛还是留了下来。在一溜烟似地听过席琳•狄翁、玛丽亚•凯利、迈克尔•波顿等当今巨星之后,我还是仅为丹佛感动。九十年代的人越来越会装模作样。看到波顿的音乐录影,他在群山峡谷间作激情豪放状,虽说是一样的阳光、大海、水洗似的天空,但常常有一种滑稽的感觉。当代歌星几皮箱的行头几卡车的音响灯光设备,却是不敌丹佛的那一把吉它。

⑸我酷爱的歌手,一个是丹佛,一个是卡蓬特,如今都是故去了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称卡蓬特拥有一把让人听着听着就热泪盈眶的暗嗓——泪水来自心底的应和,而不是被煽动的结果。这是卡蓬特的高妙处。她的歌我也听了十几年,倘若她没有那种真诚且稳重的品质,我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耐心和痴情。与丹佛一样,卡蓬特是那种其貌不扬的歌手,你闭着眼睛听得心醉神迷,睁眼一看,他们竟带着一种拘束的表情,在唱片封套或电视屏幕上涩涩地笑。看看他们,再想想当下艺人熟练且轻浮的笑容,你会觉得前辈们的青春是有趣的,温暖的。我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常常翻出这些前辈的音乐录影,看他们穿着过时的大喇叭裤,一脸灿烂的笑容,唱着经典的老歌。在暗处的我,总会被抚慰得十分熨帖。

⑹曾经想,我要是老了,在做一个慈祥的祖母的同时,能听听这些老歌,真是一幅美满的晚境。那时,再定神一想,有那么一位和我一起老过来的歌手,在某个地方也安详地老着,那也就可以算得上完美了。我的父亲已经老了,他常常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听邓丽君。每次到《海韵》这首歌时,他就要站起来把唱机的音量开得大一些。“女郎,你为什么独自在大海边徘徊?……”徐志摩的原词就是这样的煽情。邓丽君离世的时候,我回家告诉父亲,他说:“哎,可惜了,也是正常的。”父亲平时话极少,这次也是,但却让我把“可惜”和“正常”两个词琢磨了好久。

⑺是的,总是在老歌里,我才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温情。流金岁月,配上简单的老歌,也便配上了真实的悲欢。让我们将自己镶入其间,细数时光,触摸心灵,感悟生命吧。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用唱过的歌曲来纪念逝去的歌手,人们是深情的;而在一些歌手生前却长时间将其淡忘,人们又是薄情的: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些伤感的情绪。
B.第二段中提到了著名歌手邓丽君,也营造了“阳光、蓝天、白云”的歌曲意境,均与后文的内容相照应,使文章的写作思路自然、流畅,清晰可辨。
C.文中父亲所说的“可惜”与“正常”两个词,前者是对心爱的歌手离世的惋惜,后者是对人之生死的看破。这两种都是消极的情绪,作者是绝对认同的。
D.本文多次采用对比手法,对老歌、老歌手形成再认识,抒写了它们带给自己的温暖与感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当下流行文化的某些不满。
E.本文作者怀着崇敬之情回首往事,集中地表现了以约翰•丹佛为代表的经典歌手激起了几代人的思乡之情,使人们感悟生命本源、重寻回乡之路的消极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意,解释第4段画线句子“当代歌星几皮箱的行头几卡车的音响灯光设备,却是不敌丹佛的那一把吉它”的含义。
3.第6段加点的两个词“美满”、“完美”在使用上能否互换?为什么?
4.在作者今天看来,“老歌”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意作一简要概括。(不超过60字)
2018-09-22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苍岭烟树起于墨

查干

①我喜欢山水画,尤其喜欢刻意有留白的那种。凡是留白的山水画,大都显得云烟辽阔、大气磅礴,给人以力量和浩然之气。这,或许源自人的心灵需求。

②因为,人心有时很小。小到容不得一点点怨愤和气恼。然而,人心也可以很大。大到可容纳十万大山和浩荡江河——前提是要学会借物阔心。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以智慧去开启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狭隘走向开阔和坦荡。这或许就是山水画家们高寿的原因吧。因为他们心中藏有高山阔水和清风明月的缘故。我有时闲来无事,就去观赏画坛高手挥毫作画的视频;只见他们左手捋须,右手蘸墨,浩气一吐,便是——苍岭烟树笔底起,巨作横空出世来。显然,他们不是照葫芦画瓢,去复制照片。山水,是长在他们心中的圣境;于是才有墨汁与色彩、智慧和情致的有机融合。

③那么,除了丹青高手之外,我们普通人可不可以以高山阔水为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畅阔而通达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人的一生中,谁没有游目聘怀、登高望远之举?这是心灵渴望坦荡与自由的表现。对人生而言,苦难是随时而来的怪物——阔绰与贫寒,得意与失意,亦只有咫尺之遥。因此我们就需要有坚韧与阔达的心怀与意志,需要有内心的修炼。那么,去借山水之气,或许是一条捷径。

④我们有个略带贬义的词汇。叫做:游山玩水。依我看。游山玩水,没有什么不好:,其实含有随意狂放之意。假若没有高山阔水的陪伴和激励,李白、杜甫、王维们就不会有诗的灵感。也就没有情动天地的诗作留世。我们也读不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激励人心的壮丽诗篇。在人世间,人心与山水。一定是互利互补而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去细细琢磨而已。因此,走出家门,亲近山水,以此借山水之灵,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使灵魂像一泓活水,清凌凌流动不止,是生命之求,不可忽略不计的。

⑤那日我和家人走入家附近的中山公园。这里正值郁金香盛开,观赏者众。然而,公园里十分安静而整洁。在公园的东北角,在高大树木的簇拥中,有一座似曾相识的古亭,突然出现在眼前,以前不知为什么,未曾注意。亭子里没有游人,倒是有几只灰山雀,落在那里,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亭前那一株白海棠,也显得眼熟,银装素裹地静默着。恰在此刻,一对白发老人,驻足于树下。他们微笑着,指指白花,又指指自己的一头白发,让人拍照,仿佛在说,看谁白过谁?这是对岁月发出的慨然幽默,亦是对自己的善意嘲讽。这一达观之举,无疑来自畅阔的心态。

⑥这亭这花,这一对白发情侣,遽然使我想起一段往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初进北京,独自闯荡,环境与人事,皆为陌生,渐渐感到冷酷与孤寂的滋味,心情有些沉重。

⑦恰在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受邀走入武陵山脉深处,走进猛洞河谷。在崎岖的盘山道上,我突然遇见极为古朴的一座山亭,使我眼热心亦热。亭为八角亭,失修有年,显得有些苍凉,但掩不住一身的仙风道骨之气。亭前,有一株白海棠树,苍然地正盛开着一树的悲壮白花——但那悲壮,并非出于对岁月的悼亡,而只是一种独白,或者抒怀罢了。周遭的山峦,皆隐于淡淡的一片水雾之中,不知有怎样的隐喻潜伏在里边?岭头树木,似烟非烟,谜语般地静默着。谜底,不会是那些在高树间跳来荡去的金丝猴吧?假若是,是不是在展示生命之坚韧与活络呢?见此,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突然明朗起来,并且由阴转晴,沉重淡去。

⑧正在此时,有一只鹧鸪,鸣声连连,掠过头顶,终于使我从梦幻中惊醒。难道,这是慈悲的大自然对我的启迪与教诲吗?苍岭烟树起于墨,那便是信念的智化。由此明了,画山水者,画的不仅仅是自然之物,而是一种信仰。正因如斯,猛洞河谷的那座山亭和亭前那株古老的白海棠树,留于心底,久久不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随流俗,词翻新意,把“游山玩水”化贬义为褒义,这源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还凸显了作者豁达舒朗的人生境界。
B.文章以“白海棠树”为线索串联全文,将猛洞河谷往事和与家人公园赏花的经历相互呼应,彰显了自然对人心的慰藉,突出了文章意旨。
C.第②段中,作者用“捋”“蘸”“吐”等词再现画家“酝酿—挥毫—成作”的过程,表明高手作画不是简单再现景物,还倾注了其对自然的体悟。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对留白山水画的喜爱及从山水之中感受到的人生启迪,语言清丽,感情真挚。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苍岭烟树起于墨”这个文题蕴藏作者的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2021-12-29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