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22 题号:2139304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汕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哦,香雪》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哦,香雪》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渴望知识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农耕文明的衰落。
D.《荷花淀》选文“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选文写新媳妇的神态、《哦,香雪》选文写香雪的动作、《荷花淀》选文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B.《百合花》选文写了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唯独不写新媳妇的语言,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
C.《哦,香雪》选文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荷花淀》选文写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3.有人认为三则材料都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选取两个角度,分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欲望”指导行为,现代社会中“需要”指导行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理性的进步。请结合所学的《哦,香雪》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一观点。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小题。
叶宗盛
章毅
宗盛搞小说,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为清末最后一茬翰林,只是做了三两年,大清便倒台了,这位遗老偏又随了张勋的“辫子军”光复朝廷,直至无望,才迁回小城。祖父便日日拖了花白辫子,去大户人家纵论诗文,写写对子,也不过是为了换得一碗米酒。
好在遗老留下一堆古籍,宗盛受益匪浅。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
宗盛的小说,便也来得厚重。
宗盛的妻子教书,人极好,讲一口好听的嘉兴话。宗盛写小说时,埋头不出,妻子便餐餐裹了粽子。粽子里有核桃、乌枣、腊肉、蛋黄。小巧好看,且又耐吃。
宗盛好论时事,又是政协常委。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就如何发展本县经济,发表宏观大论,常常一矢中的。但提案上去,往往只是被签上“此提案极有价值,请某某部门研处”,便没了下文。宗盛却不气馁,照提不误。
眼下文人的日子多过得艰难,宗盛也不例外。两个儿子均已大了,一家四口,仍挤在一间斗室。妻子常说自己裹得一手正宗的嘉兴粽子,应该到街上摆个摊儿试试。宗盛倒不清高,他说:“为商不耻,只要不奸。”却反对妻子卖粽子。宗盛一腔雄才大略,做生意也是如此。
果然有文学圈里的人来找宗盛,商议合伙做生意的事,这生意往往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且往往唾手可得。宗盛便很激动,时常与来人商议至深夜,却从没有做成的时节。时间久了,妻子不见有钱进来,且往往要打扫满地烟蒂,不免有了些怨言。机会终于来了。
乡下某山发现银铜矿,省地质部门来测定,品位极高,只是蕴藏量不大,不值得大工程队开采。有文学青年兴冲冲地找来,手持着省里的测定文书,说已与村里讲定,承包此山,每吨矿石只需交给村里十八元,运到外地却可卖出高价。
宗盛立时激动不已,翻开县志,果有记载,说民国十六年,有南洋巨商准备投资采矿,奈何运输机械的船只在海上遭海盗劫掠,只得作罢。宗盛再细读测定文书,记载的数据与来人所说无二。有史可查,又有现代科学鉴定结果为据,还能有假?宗盛便七拼八凑借来三万元,与来人合股开矿。
没料想,几个月过去,第一车矿石出来,运到矿厂,一测,却品位极低,以十八元一吨卖给矿厂,人家也不愿收。连运几个矿厂,皆是如此。
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
背了三万元债,宗盛无心再写小说。
妻子却仍是极好,也不多言。
这时,县城的小吃兴起粽子热,一色儿挂着黄色小旗,上书“正宗嘉兴五芳斋粽子”。一元钱一只,生意极是红火。
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
宗盛却极爽快,说:“行!”
又说:“古时有卖药老人,卖的药货真价实,几十年‘言无二价’,生意却始终红火。《镜花缘》里又有一君子国,君子国里,卖的人总是嫌自己的东西不好,卖的价钱又高,请买方担待;买的人总是说卖的东西太好,卖的价钱又低,实在无法承受。我们虽不是君子国,但一要货真,二要言无二价。”
妻子也极看重品行,说:“这个自然。”
妻子裹粽子时,宗盛便在一旁督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一样不少,工艺也只只讲究,裹得严严实实,不松不垮。
宗盛便放心了。每到夜晚,便在街上摆一竹椅,置一煤炉,炉上安一钢精锅,一锅粽子热气腾腾。粽子九毛一只,一晚上能卖几百只,生意极为红火。
一星期下来,宗盛和妻子一结账,却发觉每只粽子要亏一毛钱。
妻子说:“要加价,一只一块一,好货不怕贵。”宗盛却说:“言无二价,我不卖!”妻子又说:“价不变,那料要减几成。”宗盛更是不肯:“这样岂不欺了后买的客?我不卖!”
妻子恼了,说:“你以为君子国里做得成买卖?”宗盛坚持不卖。
后来,倒是合伙开矿山的文学青年和宗盛妻子一道,将粽子生意又做了起来。他们租了个店面,料不但减了,价格也不再是言无二价,一年里都有了四个价,都是往高里涨,生意却依然红火。
初始,宗盛也时时去店里走走,忍不住要看看原料,说说言无二价和君子国的买卖,妻子和文学青年自是不理。一年下来,非但将债还了,还略有结余。
宗盛不再去店里了,又写起了小说。写作时,妻子仍然餐餐另做了粽子给他端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依旧一样不少,宗盛吃起来,却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
不知怎的,宗盛的小说竟难发起来。写时,眼前总拂不去那位翰林先祖,拖了辫子纵论诗文,以换一碗米酒。
(选自2015年第1期《短篇小说》,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叶宗盛的形象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
(2)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
3.小说倒数第二段,叶宗盛吃着妻子做的与先前完全一样的粽子,为什么会“总觉得少了 些许风味”?
4.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含义丰富,可以引发读者的多种理解。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2016-11-18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香蕉夫人(节选)

朱山坡

堂姐有一个土特产一般笨拙的名字:秀英。但人长得漂亮,端庄,秀气,身高也让人羡慕,上下很匀称,尤其是鼻子,像一根青涩的香蕉那样蓬勃地隆起,弧度恰到好处,单单凭这根鼻梁在米庄也可鹤立鸡群,何况她还有一双让人称羡的丹凤眼;她整齐而洁净的牙齿被米庄所有人引以为样板。堂姐根本不像一个农村姑娘,而像当年上海来的女知青。堂姐文凭很低但喜欢读书看报,喜欢看电影。只要方圆四十公里内有露天电影,她从不缺席。而且,为了不让人有捕风捉影、猜疑造谣的机会,她常常带上我。因此,我跟随堂姐奔跑在黑夜里,看过很多电影,同时我在无数闲人面前以铿锵之言证明过堂姐从没有借看电影之机跟任何一个男人约会,也拒绝过无数男人死皮赖脸的追求。

堂姐坚持明媒正娶。因此,远近的媒婆川流不息,踏破了堂叔家的门槛。但一直没有成功。要么是堂叔堂婶看不上,要么是堂姐死活不同意。

其中有一个媒婆姓叶,不像其他媒婆那样口舌如簧,嘴吐莲花,她不甚说话,不故意拔高男女任何一方,实事求是,但善于抓住要害,直抵人心,在做媒这个行当,她的成功率一骑绝尘,在蛋镇可谓德高望重。但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媒婆,在堂叔和堂姐面前也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滑铁卢。她已经第八次踏进堂叔的家门了,给堂姐介绍第八个对象。前面七个条件相当不错,有三个过了堂叔堂婶这一关,但都入不了堂姐的法眼。

“秀英实在是太挑剔了。”村里的人都这样说。

“我能不挑剔吗?是我嫁人,又不是你们!”堂姐深知嫁人不是儿戏,村里的姐妹们嫁错了男人,结果生活奔波劳碌,如花似玉的年纪嫁出去,不到三五年便变成了黑黑瘦瘦的黄脸婆,除了身后多了几个孩子像尾巴一样跟着、沾着,想甩也甩不掉外,什么也没捞着。心一软成千古恨,这样的悲剧绝对不能在她身上发生。堂姐说。

堂叔的家境很不好,因为堂婶生下第五个孩子后,身体每况愈下,堂叔向来干不了重活,脑子的结构估计比木瓜复杂不了多少,而且从不思考发家致富的事情,唯一显示他聪明过人的是,他把大女儿,也就是堂姐奉若至宝,千方百计让她找一个好婆家,顺便提升他家的生活水平。堂姐也是这么想的。堂姐已经过够了贫困的生活,连买一条最便宜的喇叭裤都得攒半年。她希望一嫁过去就能成为阔太太,一改目前贫困的窘境。

媒婆们给堂姐介绍过家境不错的,但也不能让她满意。比如长江村养猪大户谢天全的儿子,万元户都连续当了两三年了,参加过县里的政协会。但堂姐嫌养猪的人太臭,隔着一座山也能闻得到他身上散发的猪气味。还有黄坡村的黄大鱼,前几年养鱼积攒了些许家底,现在改行做了布匹生意,在镇上开布行,如果嫁给他,新衣服随便做,而且,黄大鱼年龄并不比堂姐大多少,人也敦实,无不良爱好,但堂姐说,黄大鱼的门牙太长,像一根雪亮而锋利的鱼刺,无论那两片厚厚的嘴唇如何努力也包不住。

平政镇上梯村有一柳姓人家,人丁兴旺,世代以挖矿为业,中途虽有沉浮,但现在家境蒸蒸日上。媒婆说了,柳姓子弟三人,个个相貌堂堂,均可与堂姐相配,随便她择其一。堂姐对柳姓人家的家境和子弟都很满意,经再三对比,选中了老大,差不多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最后堂姐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柳姓这户,祖上虽然富甲一方,但从没出过读书人。

“不出读书人的地方,决不能嫁。”堂姐说。我无法理解才小学毕业学历的堂姐为什么如此苛刻。还有一户人家,家庭条件不错,男方长得也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的短板,各方面都经得起挑剔,祖上出过一个秀才,书法在县内小有名气。但男方家离米庄太近,梁村的,就隔着一条河,如果嫁给他,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自己的娘家。

“相当于,从自己家的厅堂走到厨房;相当于,吃饱了上趟厕所又回来;相当于,没嫁。”堂姐说。也就是说,堂姐希望嫁得远一些。家里的是是非非、家长里短不想让娘家人知道太多、太快,要有些陌生感、差异性,不能嫁人后,那边的人跟娘家的人连蹲厕所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于是,媒婆给她介绍的对象换了地域,不是附近村落的,也不是本镇或邻镇的,甚至不是本县的。曾经有媒婆介绍一个广东高州牛贩的儿子,长得帅气,性格阳光,也跟父亲学会了相牛,但堂姐还是看不上。

“我讨厌他大热天穿丝袜凉鞋的样子,像个女人。”堂姐说。

“人家广东就流行这样的穿着打扮。有的男人还留长发,穿花花绿绿的衣裳。”媒婆说。

“这样的男人会下田干活吗?”堂姐说,“况且,我打听过了,他家已经三代单传。他的一个祖父、曾祖父都是年纪轻轻死于癌症,家族遗传。”

媒婆无话可说。媒婆们知难而退,不再轻易踏进堂叔的家门,只有叶姓媒婆仍为堂姐的婚事锲而不舍地奔走。

《节选自《小说界》,2019年第6期》

【注】①堂姐后来嫁给了一个有三十亩香蕉园的浦北男人,出嫁时风风光光,堂姐夫被称为“香蕉王子”,堂姐也被捧为“香蕉夫人”。初嫁后也一度风调雨顺,然而后来台风袭击,香蕉绝收,丰产之年又香蕉滞销,香蕉都烂在了树上。堂姐家道中落,欠了很多债。生了五个孩子的堂姐“相貌像洪水退却后的河床,千疮百孔,颧骨、下巴、鼻梁等部变形了”。

文本二:

创作谈:我和堂姐的“香蕉园”

朱山坡

一个自称有三十亩香蕉园的浦北男人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们村,带走了我最漂亮的堂姐。我这个堂姐长得漂亮,而且对我不错,小时候常常带我赶集,带着我奔走在着露天电影的乡村路上。但她高傲,瞧不起庸俗的男人,轻易不跟男人说话,她心里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想,她应该嫁给一个非常完美的男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她配得上。浦北男人的出现,一度给了堂姐和我以及村里人希望。尤其是,我的香蕉园梦想在堂姐那里得到延续。她家的香蕉园规模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会蔓延到我们村。

我曾经希望我的堂姐们都像琼瑶小说里的灰姑娘,最后嫁给了白马王子,过得幸福快乐,可是,我的堂姐们出嫁后,没有谁过得很好的。跟所有的堂姐一样,我的漂亮堂姐出嫁后,过着奔波劳碌的生活,饱受折腾厄难,日子乏善可陈,像台风中的落叶,像河流上的浮萍,跟她们的母亲一样成为母亲,成为平庸和俗气的村妇,身上同样散发着牲畜和家禽的气味,年纪轻轻已经显得很老态,即使“三十亩香蕉园”也无法挣脱命运的魔咒。

很多年没见过她们了,但我依然视她们为亲人。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不厌其详地描述堂姐的身材、鼻子、眼睛、牙齿等,表达了“我”对堂姐的赞美和喜爱,也为下文堂姐择偶的故事作铺垫。
B.文本一描述叶姓媒婆与众不同的说媒风格及其在做媒这个行当里取得的成就,是为了凸显出叶姓媒婆的高超说媒技能和职业操守。
C.文本一写堂姐择偶的过程,既有略写,如简要交代叶姓媒婆“已经第八次踏进堂叔的家门”;又有详写,如对猪大户、黄大鱼、柳姓人家的交代等。
D.文本二用“像台风中的落叶,像河流上的浮萍”形容出嫁后的堂姐,形象地暗示出其无论怎样竭力挣扎也无法挣脱命运魔咒的人生悲剧。
2.文本一开头以“我”的视角开始叙述堂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本二中说“她应该嫁给一个非常完美的男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结果却“无法挣脱命运的魔咒”。请结合两则文本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2023-03-12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蜕(节选)

老舍

曲时人的住处是间小黑洞,在阴城极热闹的一条巷子里。巷子不宽,可是昼夜不断行人。巷子不长,可是小饭馆就有两三个。堵西汀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好不至引起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到在这么热闹的地方会藏着个小黑洞。

黑洞虽小,堵西汀可是常常带着朋友来聚谈,屋子里坐不开五六个人,所以有时候大家就须立着商议他们的事。

曲时人很满意,他不怨屋子里黑,也不怨没有坐处——朋友们来到,他应是第一个立起来的,因为他既是新手,又是小黑洞的主人。在这间小黑洞里,没人的时候他得以静静地思索,有人的时候他得以听到使他见到一些光明的话语。在这牢狱似的地方,他看见了智慧与勇敢。他觉得自己仿佛像是在一个卵壳里,虽然见不到阳光,可是正在吸取智慧与勇敢,然后可以孵出一个新的人来,一定不是先前他所在的学校中能造就出来的。

这小屋,当堵西汀来到的时候,就是在白天也对面看不见人。堵西汀的烟卷是接二连三地吸着,而他又不许打开屋门,屋里满是烟。堵西汀的烟吸完,照例是曲时人到街上去买。曲时人不大愿意出去,因为虽然离烟摊子不远,可是一出去到底得少听见许多句话,这是个损失。

慢慢地他想起一个办法,他得给堵西汀预备下香烟,省得临时出去买。极平常的一个主意,可是他非常得意,他以为这足以表示他的热烈,他之机灵。从前,他对一切都马马虎虎,现在他连一个字也不肯随便放弃,凡是堵西汀说出来的,他都须听到,放在心中。

他几乎连复仇的念头都忘了。自己所受的那一些委屈算得了什么呢,他须在堵西汀的指导下,去把命卖掉;这样死,他以为,才会有价值。他不叨唠了,他几乎是终日一语不发,心里与脸上都极静,静静地等候着命令;假若堵西汀发令叫他马上去投个炸弹,他觉得他会连大气不出地,揣起炸弹就走。

在他们的商谈中,他可也听见不少他所想象不到的坏事,像已有人赶办太阳旗与五色旗那种事。听到这些寡廉鲜耻的事,再听到堵西汀们设法破坏这些事的计议,他就格外佩服堵西汀与堵西汀的朋友们。不错,堵西汀们人少势力小,不能一网打尽地把汉奸们一齐肃清,可是唯其以少碰多,以弱碰强,才见出热诚与真心,才是真肯牺牲。英雄似乎是,曲时人咂摸着,只计邪正,不计成败的人。

堵西汀可以在商谈时接受大家的意见,而在执行时自有他的办法。他有胆量与经验,他知道非照着自己的办法走不能实现大家拟定的计划,他不便因客气而把事弄糟。这个态度不算错,作领袖的理当能宽能紧。

正落着细碎的秋雨,堵西汀的帽子带着一层像露珠的水星,钻进了那个小黑洞。

“他们怎么还没来?”他问曲时人。

屋里虽然很暗,曲时人还能看到堵西汀的眼光,极亮地往四下里旋扫,倒好像不是找人,而是寻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曲时人还没回出话,又进来两个人。曲时人只能看清他们是一高一矮,看不清他们的面貌,因为他们都把帽子戴得很低。曲时人近来也学会把帽子戴到压着眉毛,一来是大家都那样,二来是这样戴帽使他心中觉出一种神秘的勇气。对这些低戴帽的朋友,他不敢多问什么,就是他们的姓名也不敢问。他只觉得他们是一些英雄好汉,无名的英雄好汉,到这黑洞中,商量一些把阴城从灭亡中夺回来的事。

“来晚了,你们!”堵西汀把帽子摔在个黑暗的什么地方,没等他们答话,他接着说,语气柔和了一些。“先谈着,不用等。他们,永远不记准了时间!”

大家都摸索着坐下。曲时人把香烟递给了他们。

“听说保安队已缴了枪!”那个矮子的声音。

堵西汀没答言,只微声“哼”了一下。

“西汀!”矮子几乎是央告着,“西汀!咱们不能专做破坏的工作,虽然该杀该破坏的人与事是那么多。连保安队都成了赤手空拳,这座城岂不成了空城?”

“可就是!”堵西汀划着一根火柴,把两块瓦似的腮照得发了点亮。“连保安队的枪还收回去,咱们有什么方法去组织民众呢?你一去宣传,就先下了狱,或丧了命;而人民又须极详切地劝告才能明白。怎么办呢?在乡间倒比在城里容易一些,可是城——别看这是座死城——是心脏,把城丢了,便是把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与便利都丢了。所以我们必须保卫这座城。一点不错,在保卫阴城——或任何城市——的工作中,组织民众是最积极、最重要的事。民众是铁,组织,只有组织,才能把钢炼出来。可是,我们怎么下手去做?手不准动,口不准开,兵在他们手里,枪在他们手里!我们还没把人民劝明白,已经被捉了去。与其那么牺牲,还不如咱们照着老方法去干。照咱们的老方法做事,我们牺牲,他们可也得死。打死一个是一个。”

“死了一个,还有一百个来补缺——”高个子冷笑了一下。“我知道,我知道!”堵西汀急忙把话抢过来。“所以我不单是在这里工作,也往四处送人,叫他们到各处去工作。至于你我,哼,恐怕没有更好的方法,既在这里,就没法公开地活动什么,只能在黑影里端着枪。不积极,没有建设性,一点不错,可是一个人恐怕也只能做一样事,做环境逼他必去做的事,你不能拿理想来看轻你实际的工作,也不能用做不到的事来限制你能做到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时人对堵西汀和他的朋友非常尊敬,当他们来小黑洞时他总是第一个立起,他佩服他们抗日的决心和勇敢的行动。
B.文中将堵西汀帽子上的水星比喻为露珠,其晶莹透亮却短暂易逝的特点,既映衬堵西汀心灵的澄澈,又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
C.堵西汀和他的朋友们戴帽子时都将帽子压着眉毛,这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在曲时人看来,这还给他带来一种神秘的勇气。
D.选文前半部分注重曲时人的心理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堵西汀等人的对话描写,这些都能将涉及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文中多次提到曲时人暂住的地点为“小黑洞”,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黑洞”位于极热闹的一条小巷,正所谓“灯下黑”,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由此可见曲时人和堵西汀斗争经验极丰富的特点。
B.“小黑洞”虽小,但是它不仅保护着曲时人的安全,还为堵西汀等人聚谈提供了隐蔽的场所,为小说中人物活动提供了自然空间。
C.曲时人对“小黑洞”很满意,因为无论是堵西汀等人来或者不来这里,他都能在这类似于牢狱的地方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D.小说中交代“小黑洞”的狭窄、逼仄和光线幽暗的特点,反衬出堵西汀等人在艰苦环境下坚定的斗志,烘托出他们英勇的形象。
3.作为一个领导者,堵西汀的优秀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王本朝在《老舍的意义》一文中谈到“社会正义和个人德行是老舍文学创作最为执着的伦理观念”,结合文章内容,以曲时人为例分析这一伦理观念的体现。
2022-05-23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