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15 题号:221048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酒香(节选)

曾瓶

轩辕宫不远处,有一酒坊。

酒坊有窖池六口,掌柜和帮工,都是高明远一人。

高明远既酿酒,也卖酒。

天麻麻亮,高明远挑着两只黝黑的木桶,推门出来,去营沟头的龙泉井取水。营沟头不远,挑一担水,半炷香不到。挑完六担水,高明远吃早饭,然后酿酒。整个上午,酒坊紧闭,只有醉人的酒香,从门的缝隙飘荡出来。

到中午,太阳爬上龙透关顶。打开门,把那面写有“高家酒”三个大字的望子,插在当街的木柱上,字用隶书,大如斗,然后拉开一排遮得严严实实的门帘,阳光像酒般泼进来,整个屋子,酒香四溢。

有人劝高明远,门帘拉那么紧干啥子?拆了!怕人家看你酿酒?

高明远像碰了什么禁忌,连声说,要不得,一打开,气,全跑了。

劝的人不明白,你酒坊里,有什么气?他们进去看。和其他酒坊,没什么两样啊!搞得神神秘秘干啥子?

高明远煞有其事,说,天地之气,酒之气。

大家使着劲,用眼睛看,用鼻子闻,把酒坊的旮旮旯旯儿都看了,闻了,没有啊!

高明远得意地笑,露一排雪白的齿,如果你们都闻到了,看到了,就可以来我家酿酒了。

高明远开始卖酒。

酒在柜台上,一个黑黑的陶坛装着,上面压一个硕大的柚子。可能是吸了酒的芬芳,那个作坛盖的柚子,到第二年新柚子上市,还黄澄澄的,不烂。陶坛不大,能盛白酒三十斤。等三十斤白酒卖完,高明远收酒望子进屋,关门,冲那些没买到酒的顾客,作揖拱手,说,对不起,明天清早。

高明远的酒卖得快,时常开门不到一个时辰,那三十斤酒,就卖完了,好像他的酒坊,一天都没开过门似的。

有人劝他,干脆把旁边几间土屋几块菜地,买下,扩建成窖池。劝的人看过,算过,酒坊周边,扩建上百口窖池,都行的。这样一来,每天,能酿五百斤酒,那样,有多少钱款跑进来?你钱不够,我们投。

劝说的人,一拨一拨地来。尤其是近些时候,有一股风,传得厉害,说不远处的温家酒坊,前些年,送到海外获金奖的酒,不是温家大曲,是温家人来高家买回,装在温家酒坛,送到海外参加评奖。说得有眉有眼,温家人,在酒城,有头有脸,哪儿会去高家买酒,人托人,转几道拐,每天两斤,整整半月,才装成一坛三十斤的温家大曲。高家卖酒,买酒的,一天只能一次,一次只能两斤,少买可以,比如,半斤,或二两。多了不行,比如,五斤,或十斤。高明远的父亲喜欢对买酒的人说,喝酒,少饮,对身体好。多了,要不得。两斤酒,够了。高明远的父亲死了好几年,规矩,传了下来。话,通过高明远的嘴,时常对买酒的人说。

一位《酒城新报》的记者,觉得是个大新闻,找高明远,准备问个究竟。

高明远摆着手,说,纯是谣传。

记者不死心,说,谣传正在传。用高家酒去评奖,挖出来,对高家,天大好事。

高明远说,那我们就不要传。

高明远对扩建没兴致,推脱说,忙不过来。怕伤了脸面,对劝说的人讲,天没亮,要去龙泉井担水。春种秋收,要回高家坝,种高粱,收高粱。那些糯红高粱,从栽种,到收割,得有人陪着。

劝说的人问,你家没井?都是街坊邻居,清楚得很。高家酒坊,有一老井。

高明远说,我家那井,煮饭喝水可以,酿酒,要不得。独独龙泉井的水,才出得了那酒味。

高家酿酒,连洗涤高粱,都用龙泉井水。

劝说的人问,温家酒、舒家酒、李家酒,都用龙泉井的水,难道龙王爷,给你家的水,不同?

高明远微笑着,哪会?担水的时候,我要和水说话。

劝说的人奇了,难道你高明远会念魔咒?就问高明远和水说什么,

高明远说,哪有那么神奇,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难道你没说过话?

劝说的人说,我想赚很多银子,也给水说?一说,水就把银子,给你送到口袋里?

高明远满脸不悦,怎么能说银子?他说,从第一粒高粱种下地,到每滴酒进陶坛,从没说过钱,连想都没想,如果想钱,酒味,就变了。

劝说的人不解,那你想什么?

他说,酿酒,酿好酒。

高明远得意地谈起酿酒的高粱。他家用的高粱,来自高家坝。高明远讲,其他地方的高粱,出不了那个味儿。高家坝的糯红高粱,像孩子,得伺候。所以,时不时地,得回去。

劝说的人,没收到半点成效,就劝高明远,挑水那样的事情,该请人。使气力的,好找。用得着你使劲?

高明远说,自己担,放心。

劝说的人开起玩笑,有什么不放心?你怕挑水的人,把尿给你撒在桶里?

高明远发了怒,不许他们开这样的玩笑。他说,龙泉井的水,听得见。

开玩笑的人更加好笑,龙泉井离这里好几百步,水有耳朵?懂人话?

高明远一本正经地说,龙泉井有龙王。他从不敢乱说乱干,龙王听见了,看到了,会生气,一生气,把水收回去,还酿什么酒?连饭碗,都没有了。

劝说的人差点把口水笑出来,龙泉井有龙王?你看到过?

高明远满脸端庄认真,说,我倒没看到过,我父亲讲,我祖父看到过。我们高家,酿出的新酒,第一坛,必送龙王爷。逢年过节,最好的酒,必敬龙王爷。没有龙王爷,哪有高家酒?

劝说的人死缠扩建的事情。毕竟,窖池一多,酒就多,入了股,就有钱来。

高明远扭过脸,看龙透关那边的天,看蓝田坝那边的云。他说,我把人家的土屋买了,菜地买了,人家干啥子?不戳我背脊骨才怪。高明远酿酒的酒糟,任周边人取,不收钱。周边邻居,用他的酒槽,喂猪。过年,杀猪,给他送三两块肉。他把肉煮了,从陶坛钩舀出酒,和邻居,喝得面红耳赤。

劝的人没办法,摇着头,走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指出高明远既酿酒也卖酒,故事情节也主要围绕酿酒和卖酒展开,可知“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线索。
B.作为坛盖的硕大柚子,因为吸了高家酒的芬芳,过了一年还黄澄澄的,这使高家酒充满了传奇色彩。
C.高明远酿酒,弃自家井水不用,到龙泉井去挑水,也不请人挑,自己使力,表现了他对酿出好酒的执着。
D.一再拒绝扩建窖池,是因为高明远酿酒志在酿好酒,不为钱,也因为高明远不忍心邻居因此事丢了生计。
2.关于文中传言温家人用高家洒去海外参加评奖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明远的态度进一步彰显了他的品行,侧面表现高家酒的确是好酒。
B.温家人用高家酒去海外参加评奖获金奖是传言,也有可能是事实。
C.传言无形中宣传了高家酒,贬低了温家酒,体现了高家酒被认可。
D.《酒城新报》的记者想要宣传这件事,纯粹是为了宣传高家酒。
3.高明远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塑造高明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水

黄大刚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吏部奏请朝廷,授任吴缵姬为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知县。

吴缵姬对当官兴趣不大,倒是喜欢读书。他天赋聪颖,博览群书。论学识,熟知的无不竖大拇指,也有人不以为然:“厉害在哪儿?中了什么功名,说来听听。”坚信吴缵姬厉害的人受了侮辱般,怂恿吴缵姬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两次,一次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了举人;另一次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登乾隆庚辰恩科毕沅榜,殿试二甲名列第二。那一拨进士都春风得意地走马当官去了,只有吴缵姬不想出仕。吴缵姬觉得这下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了,便回到海南出任琼台书院掌教(即今学校校长)。

朝廷的任命让吴缵姬意外、为难,但君命不二,他只得收拾书籍衣物,晓行夜宿赴任。

一进入铅山县境,一股荒凉的气息勒裹得吴缵姬胸闷气短。所到之处,田地荒废,村庄破败,行人稀少。进了城,人气倒是有了,可满街的乞丐,扶老携幼,肌瘦骨立,蜷缩在店门前或墙根下。

“老爷,行行好,给点儿吃的,俺孙女快饿死了。”一位老妪佝偻着腰,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把一个破了边的脏碗伸到了他面前。吴缵姬细看小女孩,小女孩瘦得皮包骨头,身体软绵绵的,似乎连睁眼的气力也没有了。吴缵姬让书童把袋子里的包子拿出来,周边的乞丐见了,蜂拥上来,一抢而空。

吴缵姬又气又无奈,还好县衙在望。

晚饭出乎意料地丰盛,师爷特地邀请了当地几位有头脸的乡绅,为吴缵姬接风洗尘。

“大人,都是小人的不是,没有带人去接您。”师爷边给吴缵姬斟酒边自责道。

“大人辛苦了,请尝尝本县有名的灯盏馃。”乡绅频频举杯敬酒,举箸劝菜。

想到路上所遇,吴缵姬没有一点儿胃口。

“本县最近是否遭遇了灾荒?”

“哪有什么灾荒,大人尽管放心喝酒。”一肥头大耳的乡绅举起了酒杯。

“为何路上有那么多饥民?”吴缵姬把脸转向师爷。

“回大人,今年天旱少雨,加上没水灌田,庄稼颗粒无收啊!”师爷摇头。

吴缵姬心里像灌了铅,沉甸甸的,接风宴便草草散了。

第二天,吴缵姬让师爷带着去田野查看,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平展展的田地干裂如龟纹,连杂草也枯萎发黄。

“多好的田地呀!”吴缵姬叹了口气。

“这田地肥沃,以前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出产的粮稻吃不完,还卖给商贩,换得银两。但靠天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师爷附和道。

水,只要有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吴缵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屋里困兽似的转圈儿,脑袋想得快爆炸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头绪。

“大人,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捕头禀报。

“南濠水?”吴缵姬头脑一时拐不过弯儿来。

“大人,小民无意冒犯,地里的庄稼实在旱得没了法子,小民才……请大人饶小民这一回,小民再也不敢了。”庄稼汉连连磕头。

“南濠水在哪儿?你速速带本官去。”吴缵姬欢喜得连轿子也不坐,跟着庄稼汉就出了门。

目光一与波光潋滟的南濠水相遇,吴缵姬如见到聚宝盆般兴奋。南濠水顺着地势本可以奔流而下,却被人拦起堤坝。

“这是怎么回事?”吴缵姬脸露怒色。

“回大人,这是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的,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师爷颤着声为自己解脱。

“什么风水?你们这不是拿百姓的生死胡闹吗?”

“大人,风水这东西,宁可信其有,胜过信其无。”师爷劝道。

“那,我问你,赵知县这样搞,升官了吗?”

师爷哑了口,赵知县因治下民不聊生,被贬到了边远的地方。

“赵知县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你们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样的官,我没脸皮当!”吴缵姬越说越气愤。

“马上开了南濠水。”吴缵姬稳了稳情绪,吩咐道。

“大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挑个日子再动土?”师爷迟疑道。

“本官就在这儿看着你们开。”吴缵姬板着脸说。

清清的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田地又恢复了生机,瓜果飘香,稻浪滚滚,城里没了乞丐的踪影,夕阳下,村庄炊烟袅袅。

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吴缵姬又捐俸重修鹅湖书院,并撰写了《修铅山县文庙序》,以文兴邑。

一日,吴缵姬听到衙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衙役进来报,说有一伙乡民抬着一块大石头,欲立于县衙大门东北角。吴缵姬诧异,步出门外,那块巨石闯进眼里来。他说:“你们这是……”一位乡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热汗,长揖道:“大人为了我们开了南濠水,我们可不能让风水伤害到大人。大伙儿合计,凑钱买来泰山石,我们请风水先生看过了,立于东北角,可保大人健康平安。”

泰山石立了起来,吴缵姬每次路过时,都要好好看上几眼,时刻提醒自己: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并没有紧扣题目展开,而是写朝廷任命吴缵姬当县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B.作者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句“田地干裂如龟纹”、拟人句“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等。
C.捕头向吴县令禀报,“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引起吴县令的不解,这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中了进士却任书院掌教、接风宴和开南濠水等情节,刻画了吴县令不贪权位、爱护百姓和务实办事的形象。
2.小说中的“师爷”,起到什么作用?
3.小说取名为“风水”,有什么艺术效果?
2020-02-10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老人   

萧红

孙女——小岚大概是回来了吧,门响了下。秋晨的风洁静得有些空凉,老人没有在意,他的烟管燃着,可是烟纹不再作环形了,他知道这又是风刮开了门。他面向外转,从门口看到了荒凉的街道。

这就是小岚吧,她沿着破落的街走,一边扭着她的肩头,走到门口,她想为什么门开着,——可是她进来了,没有惊疑。

地上两张草帘是别的两个老乞丐的铺位,可是空闲着。小岚在空虚的地板上绕走,她想着工厂的事吧。

非常沉重的老人的鼾声停住了,他衰老的灵魂震动了一下。那是门声,门又被风刮开了,老人真的以为是孙女回来给他送饭。他歪起头来望一望,孙女跟着他的眼睛走过来了。

小岚看着爷爷震颤的胡须,她美丽、凄凉的眼笑了,说:“好了些吧?右半身活动得更自由了些吗?”

这话是用眼睛问的,并没有声音。只有她的祖父,别人不会明白或懂得这无声的话。

老人的右臂仍是不大自由,有些痛,他开始寻望小岚的周身。小岚自愧地火热般的心跳了她只为思索工厂要裁她的事,从街上带回来的包子已经冰凉了。

可爱的包子倒惹他生气,他开始做手势:扁扁的,长圆的,大树叶样的;他头摇着,他的手不愿意的、困难而费力地在比划。

小岚在习惯上她是明白。这是一定要她给买大饼子(玉米饼)。小岚也做手势,她的手向着天,比作月亮大小的圆环,又把手指张开作一个西瓜形,送到嘴边去假吃。她说:“爷爷,今天是过八月节啦,所以爷爷要吃包子的。”

也许是为着过节,小岚要到街上去倒壶开水来。他知道自家是没有水壶的,老人有病,罐子也摆在窗沿,好像是休息,小岚提着罐子去倒水。

这是十分难能的事,五个包子却留下一个。小岚把水罐放在老人的身边,老人用烟管点给她,……咔……哇……

小岚看着白白的小小的包子,用她凄怆的眼睛,快乐地笑了,又惘然地哭了,她为这个包子伟大的爱,唤起了她内心脆弱得差不多彻底的悲哀。

小岚的哭惊慌地停止。这时老人哑着的嗓子更哑了,头伏在枕上摇摇,或者他的眼泪没有流下来,胡须震荡着,窗纸鸣得更响了。

当别的两个老乞丐在草帘上吃着饭类东西的时候,不管他们的铁罐搬得怎样老人仍是睡着,直到别的老乞丐去取那个盛热水的罐时,他算是醒了。可是打了个招呼,他又睡了。

他们谈着关于哑老人的话:

“在一月以前,那时你还不是没住在这里吗,他讨要过活,和我们一样。后来孙女入了工厂,工厂为了做夜工是不许女工回家的,记得老人一夜没有回来。第二天早晨,我到街头看他,已睡在墙根,差不多和死尸一样了。我把他拖回房里,可是他已经不省人事了。后来他的孙女每天回来看护他,从那时起,他就患着病了。”

“他没有家人么?”

“他的儿子死啦,媳妇嫁了人。”

一夜在思量第二个早晨,哑老人的烟管不间断地燃着,望望门口。听听风声,都好像他孙女回来的声音。秋风竟忍心欺骗哑老人,不把孙女带给他。

窗纸也像同情老人似的,耐心地鸣着。

小岚死了,遭了女工头的毒打而死,老人却不知道他的希望已经断了路。他后来自己扶着自己颤颤的身子,把往日讨饭的家伙从窗沿取来,挂了满身。他又向门口走了两步,架了长杖,他年老而蹀躞的身子上有几只罐子在凑趣般地摇动着,那更可笑了,可笑得会更痛心。

蓦然地,他的两个老伙伴开门了,这是一个奇异的表情,似一朵鲜红的花突然飞到落了叶的枯枝上去。走进来的两个老乞丐正是这样,他们悲惨而酸心的脸上,突然作笑。他们说:“老哥,不要到街上去,小岚是为了工厂忙,你的病还没好,你是70多岁的人了,这里有我们三个人的饭呢,坐下来先吃吧,小岚会回来的。”

讲这些话的声音,有些特别。并且嘴唇是不自然地起落,哑老人听不清他们究竟说的是什么,就坐下来吃。

哑老人算是吃饱了,其余的两个,是假装着吃,知道饭是不够的。他不能走路,他颤颤着腿,像爬似的走回他的铺位。

“女工头太狠了。”

“那样的被打死,太可怜,太惨。”

哑老人还没睡着的时候,他们的议论好像在提醒他。他支住腰身坐起来皱着眉想——死……谁死了呢?

门开处,老人幽灵般地出现在门口,他是爬着,手脚一起落地地在爬着,正像个大爬虫一样。他的手插进雪地去,而且大雪仍然是飘飘落着,这是怎样一个悲惨的夜呀,天空挂着寒月。

并没有什么吃的,他的罐子空着,什么也没讨到。

屋子和从前一样破落,阴沉的老人也和从前一样吸着他的烟管,可是老人他只剩烟管了,他更孤独了。

从草帘下取出一张照片来,不敢看似的他哭了,他绝望地哭,把躯体偎作个绝望的一团。

当窗纸不作鸣的时候,他又在抽烟。

在他模糊中,烟火坠到草帘上,火烧到胡须时,他还没有觉察。

他的孙女死了,伙伴没在身边,他又哑,又聋,又患病,无处不是充满给火烧死的条件。就这样子,窗纸不作鸣声,老人滚着,他的胡须在烟里飞着,白白的。

(署名悄吟,刊于132年8月27日与9月3日长春《大同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哑老人想要吃大饼子,而小岚遵循八月节吃包子的习俗,只给哑老人买了包子。
B.小岚被哑老人留下的包子感动得哭了,这是因为在绝望中感受到爷爷对自己的爱。
C.“不管他们的铁罐搬得怎样响,老人仍是睡着”“他又睡了”暗示哑老人病情严重。
D.“从草帘下取出一张照片来,不敢看似的他哭了”暗示哑老人可能知道小岚被打死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无论是秋风、大雪还是寒月的描写,无不充斥着凄凉,这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也有力地渲染了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B.“烟管”这一物件在小说中起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老人烟管不离手,有了老人被火烧死一事。
C.画横线处将老人比作“大爬虫”,既刻画出老人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的样子,也是对老人命如蝼蚁的影射,反映了底层百姓生命的卑微。
D.小说以“老人滚着,他的胡须在烟里飞着,白白的”结尾,虽然给人以血腥之感,但更能让人们从中看到希望。
3.小说双线叙事,请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文中两个老乞丐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9-08更新 | 3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山那边去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父亲指着基地宿舍对面的一座山,说:“我们到那山上去。”

“可是那里有什么?”我嚼着嘴里残留的饭粒,含含糊糊地问。

父亲沉吟片刻,又开口说:“山顶有一棵红色叶子的树,我们去看一下。”

我抬眼望去,眼前都是山,山上都是树。我们在一条山谷的谷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出去,看到的只会是山。父亲说的那座山与我们的直线距离大约有五公里,算是其中比较低矮的一座,刚好正对着宿舍楼的大门。我用力去分辨,在一片深绿色的树丛中,隐约有一株叶子是暗红色的树,但是并不分明,因为大片裸露的泥土也是红色的,而且是一种鲜艳的赤红。

我们越过门口的操场,两次。那是士兵们用来训练的地方,当初大概是用推土机把泥土推到四周,平出一块地来就算是操场。泥土沿着跑道堆了高高一圈,我们径直穿过操场,笔直地朝着那座山进发。途中我们两次翻过泥土夯成的围墙。那些土没有夯实,不断落入鞋子里,我们脱下鞋抖了两次,第二次抖鞋的时候,我发现鞋垫已经被泥土染成红色,而那座山依然那么遥远。

经过一间变电站的小屋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荒野。周围再没有人造建筑的痕迹,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茂密的草丛,中间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头。我们每走一步,都会惊起蛰伏在草丛中的昆虫。有些蚱蜢体形很大,猛然跳起,扇动翅膀发出“沙沙”声,在空中一个急转就扎进远处的草丛,就像一团急速移动的灰雾。这时候我们很难继续保持直线行进,因为到处都有大片的鬼针草,只要经过就会被挂上一身种子,我们只好不断绕行。

父亲说:“是牛。”我知道他的意思,这些鬼针草的种子是周围农民放牧时,自家牛羊从远处带来掉落在这里的。我们在这一段路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始终低着头,不断在石头和鬼针草之间绕路。等到终于抬起头来,我们已经置身于山脚。

此时天色依然明亮,足够我们找见隐藏在草丛里的小路。虽然所有的山看起来都荒无人烟,只有鸟和昆虫出入其间,但如果走到近前,就会发现山民在这些大山之间穿梭——或者放牧,或者赶集,又或者走亲访友。于是,在长草之下,隐藏着他们用脚走出来的小路。那些小路蜿蜒曲折,往往沿着山势向最为平缓的地方延伸——有时候他们会背着几十公斤重的背篓赶路,需要一条不那么陡峭的路,所以宁可在山上不断盘旋下降。从小路上也可以看出曾经走过的人性格如何,有些地方非常粗暴地出现一条快速下降的捷径,泥土因为鞋底的摩擦而留下一条深沟,直接通往更低处的山路,却也因此减少了一个转弯。

我们在长草丛中沿着小路攀登,很快周围就都是比我高的树丛。由于看不见山顶的景象,我只有回头去看山脚下遥远的操场,据此大概猜测自己此刻所处的高度。树丛中非常安静,只有很小的虫子不断在面前横冲直撞。我跟在父亲身后,一步一步往上攀爬,看着深色的汗渍慢慢出现在他绿色的军衣背心上,然后朝着腰部扩散。我们身上散发出浓烈的汗味,吸引来的蚊子在我们头顶不断盘旋,直至变成一团黑色的烟云。父亲用刀砍了两根细而长的树枝,我们一边走,一边举着树枝在头顶不断做小幅晃动。树枝发出“呜呜”声,从蚊群中反复穿过,蚊子就像小雨点一样落下,落在衣服上会有轻微的“啪啪”声。黑色的烟云很快变淡散去,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蚊子还在不断从远处赶来。

我们终于抵达山顶,那里只是一片平淡无奇的缓坡。既没有树丛,也没有长草,就是一片草坪而已,中间散落着牛粪,应该经常有牛群在这里休息。那棵红色的树在草坪的下缘,我们抵达时天色已经渐暗,但是,在夕阳下它红色的叶片仿佛正在燃烧,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红。父亲说:“真的是漆树。”说完,他掐掉树叶的嫩芽,放在嘴里嚼,并且示意我也尝尝。

漆树芽有一种苦涩的味道,没有回甜,也没有香气,只有植物的味道,我猜那就是漆树的滋味。我们家有漆树油,是用它的种子榨出来的油脂,按照本地风俗应该用它来炒鸡肉。我尝过,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这是我第一次吃漆树叶,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太阳在群山之间又落下去一些,山风四起,从这里看过去,群山仿佛落入粉色、金色、淡青色和黑色的重重帷幕之后,而我们正在没入彻底的黑,连漆树也渐渐失去红色而变成暗金色。我问:“我们来这里干什么?”父亲凝望远方,然后缓缓地回答:“看看。”

我们就这样谁也不说话,嚼着嘴里的树叶,站在山顶看着太阳慢慢落下。在阳光照耀下,我们回到起点,蓦然回首,原来这就是世界最初的模样。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文本二

自然,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外在的家,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但现代人通常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来观察自然、理解自然、要求自然,将人类从自然中分隔出来,颠倒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与抗争,同时也遭遇着自身的精神危机。

如果人类能够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超越种种利害关系的羁绊,以平等的目光审视自然,不执著于自我而回归自然,如此,不仅保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守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这也要求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从而进入一种自然的境界,即走向一种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创造之路,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

——中大网校论文网2013年5月30日发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仅用寥寥几笔就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加深读者的文本的印象与兴趣。
B.文本一在描写山中景物的同时又穿插了“我和父亲”的状态,显得文本真实而有情感。
C.文本一中对话内容极其少,但是发生对话时对推动文本情节与中心从模糊到凸显起了重要作用。
D.文本二中“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在文本一中“我和父亲”到山的那边去得到体现。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树丛的矮到高也预示着文本情节的发展,中心主题的逐步彰显。
B.文本一的情节没有波澜起伏,而是移步换景,简单而真实,同时也对自然观的描述更清晰。
C.文本二是文本一的卷首语,那么这期杂志的主题可以是“回归自然”,也可以是“心灵归宿”。
D.文本一末尾父亲的“看看”,简单的两个字,既能品出父亲此行的真实目的,又体现岁月的沧桑。
3.“我们就这样谁也不说话,嚼着嘴里的树叶,站在山顶看着太阳慢慢落下。”这句话作为选文结尾可谓是精妙之处突出,请你结合文本赏析此句话。
4.有人评价文本“中心之凸显隐晦,情感之细腻到位,现实之情怀深悟”。请你结合本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022-06-28更新 | 2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