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48260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祸     

(日本)东野圭吾

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

那天早上8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今年已经步入40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

出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力士赢了没有。

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

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3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

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饭。

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8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3天,因为直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

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

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画面中那个主持人在说着什么,但是,他脸上却不见了平日的笑容。平介对此还是没太在意,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有关昨天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没开始吧。

画面被切换了,好像是刚才看到的积雪山区。一个穿着滑雪服的年轻男记者,身后有许多身着黑色防寒服的男子正来来回回地忙碌着。

“这里是事故现场。今早6点左右,一辆由东京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发生了坠崖事故。这辆大巴属于总部设在东京的大黑交通公司的。”

听到这里,平介的脑海里产生了轻微的混乱。因为几个关键词陆续飞进耳朵里——志贺高原、滑雪游大巴、大黑交通……

这次回娘家,直子一直犹豫着一件事,那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碰巧直子有个朋友在旅行社工作,于是便去拜托她。结果真就碰到一辆滑雪游大巴上还有座位。听到还有空座,直子高兴得直拍手。

没错,她说了,是大黑交通,是11点从东京站出发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

想到这里,他全身倏地一下热了起来,随后浑身冒汗。他感到心跳在加快,能清晰地感觉到耳根后面的脉搏在跳动。

平介将跪在地上的双膝滑到电视机前,他不想漏过报道的任何细节。

平介已经完全没有了食欲。虽然口渴得不行,但也顾不上喝水了。他现在深深陷入了一种切实的感觉之中——这场悲剧可能和自己有关。他一面害怕着杉田直子和杉田藻奈美的名字被读到,一面用四分之三的心在想:怎么可能呢,这种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平介伸手拿起了电话台上的电话,想打给直子的娘家。说不定她们已经到那边了,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应该说他心里祈祷着事实就是如此。

抓起话筒,刚要按号码键,他又停住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那是个编成顺口溜之后非常容易记的号码,尽管他也曾经记住过,可是现在,他把那个顺口溜给忘掉了。

没办法,平介只好从旁边的彩色整理箱中翻出了电话簿,他终于找到了想找的号码。先是区号,最后四位数是7053。看了之后平介还是没能想起那句顺口溜。

平介再次拿起话筒,正要拨号,电视中的播音员又说话了。

“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之前被送往长野中央医院的一对被疑似母女的二人名字应该是杉田——”

平介放下电话,坐直了身体。

女播音员再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响,过了良久,他才注意到那是自己喃喃自语的声音。

啊,想起来了。7053是直子名字的谐音。

又过了两秒钟,他猛地站起身来。

(选自东野圭吾《秘密》,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一句独立成段,破空而来,惊心动魄,不但为后文的车祸情节做了铺垫,而且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B.平介相信今天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儿的“平淡无奇”四字一语双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C.本来说好是妻子一个人回娘家的,但就在快出发时,女儿“忽然嚷着也要去”。作者这么处理,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也同时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
D.作者多次写到平介“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也想不起电话号码编成的顺口溜,直到最后才想起来,这样写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
E.小说笔锋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灾难毫无征兆地骤然而至,写出人世的无常,让人印象深刻。
2.小说前半部分却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曙光刚刚染红萨崩山上的天空,暗蓝的海面已揭开黑色的夜幕,早晨凛冽的寒气刺着人脸,薄冰也在脚底下咯咯发响。只有远处永不停息的涛声,打破清晨的寂静。

“先生,到伯爵码头吗?请上船!”两三个退伍水兵从划子上站起来,向您招揽生意。

您挑定那只离你最近的划子,跨过陷在船旁泥泞中的那匹已在腐烂的枣红色死马,上船向舵那边走去。于是您离了岸。

您望望海湾,海湾里遍布着漆成条纹的舰船,有的近,有的远;您望望呈现在远处水晶般澄澈的水天之际的敌舰。您听听节拍匀调的划桨声和从水面上飘送过来的人语声,以及塞瓦斯托波尔雄壮的炮声。

船在伯爵码头靠了岸。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码头的最初几级台阶上狼藉地摆放着生锈的炮弹、炸弹、霰弹和各种口径的铁炮:军营生活和都市生活、漂亮的城市和肮脏的野营奇怪地混杂在一起。

就拿这个辎重兵来说吧,他正拉着三匹枣红马去饮水,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而且,在那位戴着洁白手套的过路军官的脸上,在那个坐在防寨上抽烟的水兵的脸上,在那些怕弄脏粉红色衣裳、在穿过街道时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的少女们的脸上,你都可以看到同样的神情。

是的,您要是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不论从哪一个人的脸上,您都找不到惊慌和狼狈的神情,甚至找不到热烈、果断或者准备牺牲的神色。

但您别急于怀疑,干脆就到对面那座大厦的巨大的俱乐部里去吧。一推开门,您就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闻到一股腥臭难当的气味。您在那儿可以看到脸色苍白、神情阴郁的医生,两臂上溅满鲜血。上了麻药的伤员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嘴里像梦呓般说着些莫名其妙但有时却朴实动人的话。您还会看到担架上躺着另一个伤员,他眼看着伙伴动手术,忍不住浑身痉挛,哼个不停。总之,您在这儿看到的战争,不是军容整齐的队伍、激昂的军乐、咚咚的战鼓、迎风飘扬的旗帜和跃马前进的将军,而是战争的真实面目——流血、受难、死亡……

离开这所充满痛苦的房子,您准会觉得如释重负,您会深深地吸几口新鲜空气,但一想到这些苦难,您又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您也就会毫不犹豫地泰然向棱堡走去……

您一路走去,不时会被地上狼藉的炮弹绊到,或者跌进石子地上积水的弹坑里。您会在街上遇见和赶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和军官,偶尔也会碰到一个女人或者孩子。在您上山的时候听到炮弹或者榴弹在附近呼啸,特别是您看到一个士兵,挥动两臂,顺着泥泞滑下山去,嘻嘻哈哈地从您旁边经过,你会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昂起头,向这座泥泞滑溜的山上爬去。

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您不禁打了个寒噤。“哦,这就是第四棱堡了,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同时,一团浓烟把您的身体、炮床和走动着的水兵的黑影都笼罩住了。“正好打中炮眼,我看打死了两个……喏,抬出来了!”您会听到这样的欢呼声。接着您就会看到有个黑色的球撞在地上,发出清楚而响亮的爆炸声。随后,弹片带着尖叫声向四方飞溅开来,石子在空中沙沙直响,您身上也会溅满污泥。听见这些声音,您会产生一种又痛快又恐怖的奇异感觉。在炮弹向您飞来的这一刹那间,您准会想到您要被它打死了。等您清醒过来,刹那间,您会感到喜不自胜,您也就领略到在生死关头所特有的一种壮美之感。接着又是炮弹的呼啸声、落地声和爆炸声,但在爆炸声中还夹着一个人的呻吟,使您大吃一惊。这个负伤的水兵浑身都是血和泥,声音哆嗦地对伙伴们说:“别了,弟兄们!”他显然还想说些什么,但结果只重复道:“别了,弟兄们!”

……

现在,您可在阵地上看到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了。您回去的时候,不知怎的不再理会一路上呼啸着的炮弹和枪弹,您将怀着一种宁静而高尚的心情回去,您获得了一个愉快的信念: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不但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而且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动摇。

黄昏降临了。即将下山的夕阳,从蔽天的灰云后面豁露出来,一下子射出灿烂的红光,照亮了紫色的阴云,照亮了舰艇林立、波涛起伏的灰绿色海面,也照亮了城市的白色建筑物和街上熙来攘往的人们。团的乐队在林荫道上演奏古老的圆舞曲,它的旋律在水面上荡漾,跟棱堡上隆隆的炮声奇妙地融成一片。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草婴译,有删改)

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俄罗斯人民抗击英法入侵的保卫战。列夫·托尔斯泰曾担任炮兵连长,亲历战役。

(乙)

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

“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他大声说。

(节选自《老人与海》/李育超译,有删改)

1.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的辎重兵在牵马饮水时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虽时时刻刻遭受死亡的威胁,仍保持淡然自若,这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另一面。
B.甲文多次提及的“泥泞”意味深长,它在小说开头意味着对红马的埋葬,而在士兵顺泥泞滑下山时,则传达出对战争沉重的消解。
C.甲文借描写俱乐部里腥臭难当的气味、苍白阴郁的医生、神志不清的伤员,呈现战争的触目惊心,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
D.乙文中的老人在与大鲨鱼第一次搏斗后,看着被咬得残缺不全的大马林鱼,认为杀掉它是一桩罪过,从而产生了激烈的心理活动。
2.下列对甲文相关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几乎没有正面刻画敌我士兵激烈的厮杀,而对飞溅的弹片、爆炸的炮弹等细节加以描述,展现恢宏的战争场景。
B.甲文中,作者擅长用“在那位、在那个、在那些”等句式,使其有整齐之美,铺陈了战争的多个画面,增强感染力。
C.甲文通过对浑身血泥的水兵重复的语言描写“别了,弟兄们”,再现战争的残酷,歌颂为卫国战争献出生命的普通士兵。
D.甲文在曙光中开始,在夕阳中结束,前后呼应的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又营造了令人恐惧压抑的战时氛围。
3.从伯爵码头至第四棱堡,“您”可能历经了怎样的心绪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分别设置了“您”和“你”,它们产生的文学效果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由。
2023-02-05更新 | 2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海龟
乔治·波克拉杰
老约翰和儿子托尼走在去白水河捕鱼的路上。太阳还没出来。老约翰开着车,他喜欢看清晨空空如也的街道,凉爽的风把黑漆漆的路上的纸屑吹了起来。这些天来,他的心如同这街道一样空。当他日益年老,孤独也便如影随形。出了城,老约翰放慢了车速。黑暗的天空慢慢变亮,他看了看双手,深深地吸了口气。不久前,他用这双手努力地工作,可如今,除了开车或拿钓竿,它们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他突然看见路中间有什么东西,于是停了下来。托尼从后座上坐了起来。他揉着眼睛说道:“怎么啦?我们为什么停车?”
老约翰打开了大灯发现是一只吃鱼的海龟,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岩石。突然它动了动,在泥土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它可能要去河里,这种龟会杀死鱼,特别是鲑鱼。”托尼边说边想怎样置它于死地。这时海龟朝着他们仰起丑陋的脑袋。“它在想会有一场战争,”托尼说,“我要是带了枪就好了。”“你不会杀它,是吗?”老约翰问道。“为什么不呢?海龟杀死了我们的鱼,不是吗?它们吃的鲑鱼越多,我们能捕捉的就越少。车里有重工具,我可以用来打它。”老约翰一言不发。
老约翰慢慢地靠近海龟,看了看它,自言自语道:“可怜的小东西,被捉到就惨了。现在你死到临头了。”
海龟的一只腿从硬壳中伸出来。老约翰看着它那带有利爪的脚,感叹道:“要是在水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对吗,海龟?在水里,凭着你的短爪子就可以撕裂你的敌人。”他想象着水里的海龟,它的动作会像离了枪膛的子弹一样快,在水里什么动物都不能和它抗衡。然而,在这里,在这条土路中间,它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他为什么对这只海龟如此大惊小怪呢?他们本来要去白水河捕鱼,而他现在却为一只海龟忧心忡忡。
托尼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个重家伙。“这个怎么样?”托尼说。“你在乎我的想法吗?”老约翰问他。“你在担心什么,怎么了,爸爸?”“这事儿不对头。”老约翰小心地慢吞吞地说道。
小伙子很纳闷:“那你是什么意思呢?”“海龟没有机会,”老约翰说,“我不乐意杀死它。”“你认为它没有机会吗?”托尼问。“它怎么可能有?你有这么重的武器。”托尼摇摇父亲的胳膊:“你担心什么呀?”老约翰深深地看着托尼的眼睛,说:“对,我为它担心。”
“哪里来的这么多愚蠢的想法?”托尼问道,“那你想让我怎么做?四肢伏地,与它对搏?”“不,不要四肢伏地,到水里去,与这只龟在水里打一架,那里是它的家,这才算得上勇敢,儿子。”托尼放下武器,他长时间地看着海龟,最后说:“我想你生病了,爸爸。”
老约翰笑了:“这是一种思想,儿子,只是一种思想。在这条土路上,这只老海龟是很虚弱,但是到了水里,它可以胜过所有东西,甚至人。在水中与它打斗吧,托尼,在水中使用你的武器。”
“岁月改变了你。”托尼说。老约翰摇摇头:“这对你来说好像不公平,嗯?在水里和它在一起?”他指着海龟,“这对你来说很愚蠢,因为在水里它能够攻击你,甚至可能会杀死你,在水里你可不像它那样强壮。”
托尼看着父亲:“你试图证明什么,爸爸?”“托尼,”约翰说,“你可以在这儿杀死海龟,你什么也没损失,不会丢一个指头,或是一只手,也不会丢掉你的性命,你毫发无损。你可以用你的武器置它于死地,而它无法还击。”“那又怎样?”托尼问。老约翰搂住儿子宽阔的肩膀,说:“这样,我想让你与它公正地对决,你应该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托尼看看父亲又回头看看海龟。“就算是傻子也能在这里杀死一只海龟,太容易了。”老约翰说。“是很容易,爸爸,”托尼说,“只是一只海龟,你小题大做了。”约翰垂下了手臂:“好吧,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什么也不说了。”托尼把工具重重地扔回汽车,“好,”他生气地吼道,“你赢了。”“不,”他父亲说,“我没有赢,是你赢了。”
“可是,爸爸,”托尼争辩道,“它们的确会杀死鱼。”“是啊,”老约翰附和道,“它们杀死鱼,那是大自然让它们做的,海龟杀鱼取食以求生存。我们人类也杀鱼,我们杀鱼是为了生存吗?不,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取乐。这只老海龟不过是拿了它所需要的东西。我不杀它,我不想像上帝那样生杀予夺。”托尼走进驾驶室,笑道:“爸爸,你有一些怪念头。”
老约翰在海龟身后来回走动,用鞋子轻轻地推推它。海龟往前穿过土路爬向河畔。老约翰注视着海龟,直到再也看不见它,然后他回到车里坐在儿子身旁。两个人坐着,对视。现在太阳已高高升起,天空亮了起来,托尼发动了引擎,老约翰掏出了雪茄。他们坐着抽烟,依旧相互凝视,然后笑了起来。顺着土路他们驶向清晨的太阳,一刻也没停留,直到抵达静静的白水河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老约翰喜欢看清晨空空如也的街道,凉爽的风把黑漆漆的路上的纸屑吹了起来”,最后一段“太阳已高高升起,天空亮了起来”, 这些环境描写都暗示了老约翰复杂的心理。
B.文中多次出现描写海龟的文字,写出了陆地上老海龟的衰老、虚弱和不堪一击,也写到海里海龟的短爪子可以撕裂它的敌人,这正是儿子托尼坚持要在陆地上杀掉海龟的原因。
C.小说着重写父子的对话,父子在如何处置海龟这件事上有分歧。儿子托尼认为应该杀死海龟,而父亲则认为要到水里去杀死它,在陆地上杀海龟是不公正的。
D.小说的最后一段写到“他们坐着抽烟,依旧相互凝视,然后笑了起来”,表现了放生海龟之后父子的快乐心情。
E.小说以放生海龟作为结局,“老约翰注视着海龟,直到再也看不见它”,随着海龟的消失,老约翰心中既有放生海龟的欣慰,同时又升腾起对儿子托尼深深地期待。
2.结合文本说说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主人公老约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说明。
4.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老约翰主张放生海龟是因为同情海龟的遭遇,表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一种关系;也有人认为海龟是弱者象征,小说表现了一种公正、平等的意识。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供应家具的房间

欧·亨利

某天晚上断黑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在第十二家的门口拉了铃,来了一个女房东,她的模样使他联想到一条不健康的、吃得太饱的蠕虫;蠕虫吃空了果仁,只留下一层空壳,现在想找一些可以充饥的房客来填满这个空间。

他打听有没有房间出租。

进来。女房东说。她的声音来自喉头,而喉头也仿佛长遍了舌苔。我有一间三楼后房,刚空了一个星期。你想看看吗?

年轻人跟她上楼。他们悄没声儿地踩在楼梯的毡毯上。那条毡毯已经完全走了样,仿佛变成了植物,在那腐臭阴暗的空气里化为一块块腻滑的地衣或是蔓延的苔藓,附着在楼梯上,踩在脚下活像是黏糊糊的有机体。

就是这间。女房东的长满舌苔的喉咙里发出声音说,很好的房间。难得空出来的。这个房间人人喜欢。从来没有空过很久。

你这里常有演艺界的人来租房间吗?年轻人问道。

他们来来往往。我的房客中许多人同剧院有关系。是啊,先生,这里是剧院区。当演员的人不会在一个地方待上很久。有许多就在我这里住过。是啊,他们是来来去去的。

他租下这个房间,预付了一星期的租金。他说他累了,立刻就住下来,同时数出了钱。女房东说这个房间的一切早已准备就绪,连毛巾和洗脸水都是现成的。她要出去的时候,年轻人把那个带在舌尖,问了千百次的话说了出来。

你可记得,你的房客中间有没有一个年轻的姑娘——瓦许纳小姐——埃洛伊丝·瓦许纳小姐?她多半会在剧院里唱歌。一个漂亮姑娘,个子不高不矮,细腰身,金红色头发,左眉毛旁边有颗黑痣。

。问来问去老是。五个月来不断打听,结果总是落空。他对她一往情深,千方百计要找到她。自从她离家出走之后,他知道准是这个滨水的大城市留住了她。

这间屋子带着初次见面的假客气迎接了刚来到的客人,破旧的家具反射出淡淡的光线,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慰藉;屋里有一张破旧的锦缎面睡榻和两把椅子,两扇窗户之间有一面尺把宽的廉价壁镜,墙上有一两只描金镜框,角落里放着一张铜床。

客人有气无力地往椅子上一坐。他正歇着的时候,屋里突然有了一阵浓烈、甜蜜的木樨草香味。它像是随着一股轻风飘来的,是那样确切、浓郁和强烈,以至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来客。年轻人似乎听到有人在招呼他,便脱口嚷道:什么事,亲爱的?并且跳了起来,四下张望着。那阵浓郁的香味依附在他身上,把他团团包围起来。他伸手去摸索,因为这时他所有的感觉都混杂紊乱了。气味怎么能断然招呼一个人呢?一定是声音。不过,刚才触摸他的,抚摩他的竟会是声音吗?

她在这间屋子里待过。他嚷道,立刻想在屋里找出一个证据。因为他知道,凡是属于她的或者经她触摸过的东西,无论怎样细小,他一看就认识。这股缭绕不散的木樨草香味,她所偏爱并已成为她个人特征的香味,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接着,他像猎狗追踪臭迹似的在屋子里巡逡徘徊。老天哪!那股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气味竟能发出声音呼唤呢?因此,他继续摸索着。

这时,他才想起了房东。

他从这间阴森森的屋子跑下楼,来到一扇微露灯光的门口。女房东听到敲门声,便出来了。他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激动。

请问你,太太,他恳求地说,在我没来之前,谁住过这间屋子?

哎,先生。我可以再告诉你一遍。我早就说过,先前住在这儿的是斯普罗尔斯和穆尼。布雷塔·斯普罗尔斯小姐是剧院里的姓名,穆尼太太是真名。我的房子的正派是有名的。配了镜框的结婚证就挂在——

斯普罗尔斯小姐是什么样的——我是说长相怎么样?

唔,先生,黑头发,矮胖身段,一脸滑稽相。她们上星期二走的,已经一个星期了。

他向她道了谢,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屋子里死气沉沉的,赋予它生命的要素已经消失了。木樨草的香味已经没有了,代替它的是发霉家具的腐臭的味道,是停滞的气氛。

希望的幻灭耗尽了他的信心。他坐在那儿,呆看着咝咝发响的煤气灯的黄光。过了片刻,他走到床边,把床单撕成一长条一长条的。他用小刀把这些布条结结实实地堵塞进窗框和门框的罅隙。安排停当后,他关掉煤气灯,再把它开足,却不去点火,然后死心塌地往床上一躺。

这晚轮到麦库尔太太去打啤酒。她去打了酒来,同珀迪太太一起坐在地下室里。

今晚我把三楼后房租出去了,珀迪太太对着一圈薄薄的泡沫说,房客是个年轻人。他上床已经两个钟头了。

真的吗,珀迪太太?麦库尔太太极其羡慕地说。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想不到竟用煤气自杀——她那张小脸真惹人爱,珀迪太太。

就是嘛,她称得上漂亮,珀迪太太表示同意,可又有点儿吹毛求疵地说,可惜左眉毛旁边长了那么一颗黑痣。你把杯子再满上吧,麦库尔太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寻找为线索,但情节做了模糊化处理,只展示了一个发生在傍晚到夜间、基本局限于一间客房中的“寻人故事”的片段。
B.年轻人因相思过度而产生幻觉,以至于闻到了木樨草的香味,这让他所有的感觉都紊乱了,他精神失常了,像猎狗那样追踪臭迹。
C.“他关掉煤气灯,再把它开足,却不去点火,然后死心塌地往床上一躺”,表明年轻人彻底地失去了希望,选择了煤气中毒自杀。
D.女房东和麦库尔太太在地下室里喝着啤酒,为能把死过人的房间顺利出租并获得收益而洋洋得意,这是人性沦落的真实写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旅馆的描写带有魔幻主义色彩,如楼梯的毡毯和房间里的陈列,就给人阴森诡异之感。
B.木樨草香味的突然出现为小说注入了新的情绪起伏的因素,使得小说节奏具有了张弛的力度。
C.作者有意安排男女主人公先后住进同一间房,这种可能的“巧合”,有利于揭示人性的美与丑。
D.结尾女房东揭开女孩死亡的真相,这个真相出人意料,并与年轻人苦苦追寻女孩未果形成反转。
3.作者是如何刻画女房东的?作者如此刻画这个人物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4.不少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寓意深远,旅馆、没有出场的姑娘、作为“寻找者”的年轻人,充满了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阴暗与年轻一代对希望的追求。请结合文本,对评论家所说的“象征意义”简要分析。
2022-03-03更新 | 2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