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4 题号:66218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一笛

刘强盛

李一笛,原名李谟。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

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

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

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

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

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玉笛一用。”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

李一笛说:“不敢。”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眉不敢动弹。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杀声隐隐,已到“入破”。只听得“叭”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玉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艺无止境。”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牌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2.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请结合作品分析。
2018·河北衡水·一模 查看更多[23]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谢志强

出发前,所有的一切,应对沙漠的一切,都准备得很周密。可是,事到临头,傅队长觉得还差什么,却又琢磨不出。等到进入沙漠,他终于想到:要是带个维语翻译就好了。

师部决定开发塔里木(维语意为可开垦的荒原),组织了一个探险队。傅队长是老红军,他凭经验,带了一张地图(二十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一辆马车(木轱辘大车)。还有羊皮水囊、军用水壶,盛着水。他说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

进塔里木没有现成的路,一行五人,轮换着坐马拉的大车(车轱辘的直径有一米二)。天黄,地黄,树黄。枯死的胡杨树像沙包喷出凝固的沙柱。

一天三顿饭,一顿饭一个大灶坑。将有柴灰的灶坑作为标记,免得回来迷路。阿克苏到阿拉尔(维语意为岛)有一百二十多公里,他们花了七天。

阿拉尔在塔里木河北岸。北岸,层层叠叠的枯树败叶都腐烂了,跟沙子混在一起。乘独木舟过了河。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傅队长抓一把沙土,像吃炒面一样,放在舌尖上舔一舔,不咸。他说:含盐碱量低,好地。他的挎包装了一小袋一小袋的土样。

返回北岸,麻袋空了——超过预先计划的时间,光顾着勘探荒原,那是未来长庄稼的土地,却忘了眼前的干粮已经消耗完了。大家饥肠辘辘,唱起了空城计。喝饱了水,水在胃里咣当响,像羊皮囊里的水,不一会儿又饿了。

傅队长拿着望远镜四处搜寻,遍地是死亡的颜色——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他们仅仅在沙漠的边缘。这时傅队长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沙漠活了。

放羊的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傅队长走到他面前,说了句汉语,发现他表情疑惑。看出对方听不懂汉语。预先认为只是人与沙漠的关系,料不到出现人与人交流的问题。

傅队长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表示出一个饿的样子,然后,掏出纸币,指指羊。

羊倌看懂了,却摆摆手,摇摇头。

傅队长用钱买不成羊,弄不清到底因为什么。他对四个队员嘀咕了几句,像是下命令。

于是,五个人如同操练,立即躺倒在沙丘的一面上,还闭上眼,不是睡,分明采用另一种方式,表现饿的样子,饿得不能动了。

傅队长眯缝着眼,观察着羊倌的反应。

羊倌做出了双手往上指的动作,要他们站起来。同时,他的目光好奇地盯在傅队长的脚上。

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他站起,顿顿脚,指指羊,又指指鞋,手势像有一根细绳要把两样东西牵系在一起——我的鞋,你的羊,要我的鞋,就用羊换。傅队长加大了手势,很夸张。他第一次感觉语言乏力。

显然,羊倌看中了皮鞋。在戈壁沙滩放羊,多石头(鹅卵石),多刺(骆驼刺)。皮鞋护脚。

羊倌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少了,公家要找我的麻烦。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

傅队长需要证实鸡蛋的真实性。他模仿母鸡咯咯嗒叫,天下所有的母鸡传捷报都用同一种语言,继而,比画着鸡蛋的形状,好像他手中捡起刚生出的鸡蛋。

队员都站起来,看着傅队长的双臂像翅膀那样扇动,模仿着鸡生蛋后的欢喜和骄傲,费那么大的力气,落实在鸡蛋上。都憋不住,笑了。

羊倌也笑了,而且点点头,拖长了口音:哦——。傅队长知道,路的远近与那的拖音的长短有关。羊倌指着远处,那里有他的家。羊群朝他所指的方向移动。天上有一堆白云。太阳如大火球,悬在中空。

傅队长的皮鞋换了一百个鸡蛋,还付钱买了一大摞馕。他赤着脚,只说:“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为了证明沙漠的热度,每个人将五枚鸡蛋埋入滚烫的沙地。沙子煨熟了鸡蛋,又香又嫩。其间,傅队长割了麻袋,像编草鞋那样,动作麻利,编织出一双布鞋,套在皮鞋上,不烫脚了。

当晚,围坐着篝火,四个参军的大学生要求傅队长讲讲红军长征,那么长的路,要费多少鞋?傅队长简单地说:“长征路上,也和少数民族交流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穿破了多少双草鞋,已说不出个准数,但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自穿,可我这双皮鞋还好好的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傅队长”是一位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来边疆开垦荒原依然保持“革命本色”,令人钦佩。
B.维吾尔族羊倌不用羊换鞋,而是用自家的鸡蛋,说明羊倌有集体责任感,是个合格的羊倌,但也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
C.傅队长临出发前说“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意味着明知危险,但依然敢于探险的决心。
D.“沙漠活了”一句内涵丰富,一方面指羊群的出现让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另一方面指饥饿的探险队员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最后“他终于想到:要是带个维语翻译就好了”为后文费劲地“与羊倌换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寻常,但作者将之放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特定背景之下,增加了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
C.小说描写生动,比喻的运用令小说增色不少。如“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形象地写出了沙漠的旷远、美丽。
D.小说围绕傅队长写了品尝土样、寻找食物、编织布鞋等几件事,塑造了其作为一名拓荒者的光辉形象。
3.小说的标题“皮鞋”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4.“皮鞋换鸡蛋”这一部分写得很有特点,请从“情节”和“人物塑造”的角度进行分析。
2022-05-07更新 | 3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飞云酒楼”是保定的老字号。老板侯洪志虽是商贾,却有绘画的雅好。城内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在楼上饮酒论画。说到兴致时,侯洪志取来纸墨,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围看的一个黄脸汉子叫了声好,也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在纸上涂抹起来,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

洪志瞪大了双眼,张着嘴巴看画,半晌方醒,忙让伙计取了一叠大洋,说道:“先生留步,侯某请先生再留下一幅丹青,这是酬金。”汉子冷笑一声:“我适才留一张画,是兴之所至,切磋酬和的雅事,绝非你的银子所能买去!”说罢,抓起桌案上的那张画,扯了个粉碎。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名声大噪。

一天,侯洪志正在作画,当年那个黄脸汉子走进店来。侯洪志忙起身拱手:“原来是大师到了,请多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道:“侯老板果然是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汉子大声笑起来:“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侯洪志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近日我要在对面街上开一座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

几天后,侯洪志画坊的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侯洪志的生意淡下来,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侯洪志忍不下心头恶气,就找到汉子的店中。

侯洪志冷冷说道:“你我并无仇恨,如何死死逼我?”汉子道:“侯老板心灵聪慧,就该用心笔墨。一味心高气盛,争强斗狠,那笔下自然呆滞浮躁,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红了,呆呆地看那汉子。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说罢,猛地缄口,两眼微闭。侯洪志朗声笑了,拱手道:“多谢指教!”

侯洪志自此刻意专攻花卉。一年过去了,他笔下的梅花桃花格外出色。一日,来了一个姓李的客商,张口要买十张“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当场放下五百定金。侯洪志点头应下,并写了收据。

两月过去,李客商前来取画,一一展开画卷,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侯老板是用了心力,只是仍呆滞了些,缺少了些灵气。”洪志冷笑道:“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洪志涨红了脸,拱手道:“再宽限我两个月,这十张画我重新再画。”李客商点头道:“只要侯老板画得精湛,我再等两个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这一天,有人叩门,竟是那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几个月未见,他形容枯槁,面色更是黄中透青。侯洪志一见竟忘却前嫌,关切道:“您这是害了什么病?可找医生瞧了?”汉子惨然笑道:“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日后不会再逼你长进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说着从怀中掏出那张给李客商的收据。

侯洪志心中登时大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请拿纸笔来。”

汉子拈过笔来,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血浸染开来。汉子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朵朵迎风欲动。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侯洪志猛地跪倒,泪流满面:“请收洪志为徒。”汉子吃力地笑笑:“你我早已经是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开保定,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脸汉子兴之所至,挥毫泼墨,以画相赠,但是见侯洪志想要用钱买画时便又撕毁了佳作,他认为书画可切磋酬和却不可轻易贱卖。
B.侯洪志说要关闭酒楼,专意丹青,第二天“飞云酒楼”变成“洪志画坊”,这时的侯洪志看似下了很大决心,但并未完全脱去商贾气。
C.黄脸汉子成心与洪志作梗,在“洪志画坊”的对面开了“山月画店”,出售同类的画作,想用这些方式逼侯洪志关闭画坊,“专意丹青”。
D.画坊生意被强势竞争打压,侯洪志气愤之下去找黄脸汉子理论,得到对方的指点后,他有所领悟,从此通过刻意专攻花卉来求得生存。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一段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引出品酒论画这一情节,为后文黄脸汉子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洪志瞪大了双眼,张着嘴巴”,这些细节侧面烘托了黄脸汉子画技高超,引人入胜。
C.小说以“绝墨”为线索,围绕“论画——研画——订画——授画”展开故事情节,把对艺术的感悟融入跌宕起伏的叙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
D.小说选材以小见大,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富有传奇性,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
3.文中侯洪志想拜汉子为师,汉子却说“你我早已经是师徒一场”。汉子的为师之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学论坛”专栏计划刊载谈歌的《绝墨》一文,栏目导语用山西作家李德平的话:“我对一部好小说的评价标准概括为十二个字: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如果你是专栏编辑,请你结合李德平的评价标准为本篇小说写出评论要点。
2024-02-28更新 | 1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字街口

初曰春

程庆龙又跟家里闹掰了。

父亲说要断绝父子关系,他愣了愣,默默挂断电话。回想起来,他跟家里一直闹着别扭。

程庆龙还在当兵的时候,父亲就让他赶紧退役回老家。他说才干了两年公安消防,兵还没当够,得再来上三年士官。那会儿,消防还是现役部队,归公安管。父亲说再等三年,黄花菜都凉了。父亲早就打好了谱,让他在部队锻炼两年,再接手家里的小企业。可惜这如意算盘打错了,程庆龙说什么也不肯让步。

眼巴巴地等了三年。2016年底,程庆龙还想继续干下去,父亲急眼了,当天深夜赶到了部队驻地,找领导诉苦,说家里边困难,就等着儿子回去帮衬一把。

程庆龙怎么也没想到,父亲会在部队领导面前撒谎,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了,活脱脱的戏精附身。最终的结果是,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部队。

父子两人随即爆发了一场“冷战”,好不容易熬过了春节,程庆龙拿出退伍安置费跟战友一起跑到乡下,合伙养起了鸭子。他想用这种方式向父亲抗议。

那段时间,程庆龙时常做梦,无论梦境多么稀奇古怪,梦中的他总是身穿制服在宽广的街道上齐步走。用战友的话讲,他睡觉的时候,都把身子紧绷成了立正姿势。

生活波澜不惊,转眼就是一年。

2018年春上,某天午后,迎着刺眼的阳光,他给鸭子喂食,看着眼前的那些小家伙,程庆龙做了个决定,他决定离开家乡,去繁华的城市寻个穿制服的工作,最好还能在公安队伍里。

是年5月20日,他去了离老家很近的南京,报考了市公安局交管局的辅警,成为机动大队铁骑中队的一员。

铁骑中队被誉为“金陵铁骑”,负责治理内环路拥堵“顽疾”,首要的一条就是得练好摩托车驾驶技术。不知怎么了,程庆龙愣是搞不定,他感觉自己笨得像之前养过的鸭子。得亏队长和同事们帮忙,教他技巧,陪他“加餐”,他才在考核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式工作没多久,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生病,让他火速赶回,还发来一张照片——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病恹恹的样子。程庆龙请了假,火急火燎地赶回去,一进家门就傻眼了,父母跟姐姐正在打麻将,说回来的正好,三缺一。

程庆龙气得肺都炸了,母亲和姐姐轮番上阵,好话孬话说了一箩筐,他就是油盐不进。转念一想,他必须承认,家人说的不无道理,在外千好万好也不及一家人团圆好。但他在家里待了两天三宿,还是决定回南京。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几天,父母便认怂了,还专门让姐姐从老家寄来土特产,让程庆龙分给同事们。

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如既往地向前。算下来,程庆龙已经在南京两个年头了。直到这次父亲再次闹情绪,他才意识到,跟这支队伍乃至街上的市民有了感情。有时,看着陌生的人们,他会展开联想,想象对方或是赶赴家庭聚会,或是刚谈成了一单生意。

又是一天下班高峰期,程庆龙他们接到求助电话,说:“破胎了,启动紧急预案,护送对方去市妇幼医院。”程庆龙没听清,心想破了就补胎,去什么医院啊。

等知道人家是羊水破了的时候,他心里“咯噔”一下,根据以往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如果送诊不及时,会导致胎儿缺氧窒息……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在队长的调度下,程庆龙和其他五位同事一起,找到求助的那辆车,有两人到前方开辟绿色通道,其他四人滚动式护卫。

等程庆龙护卫完毕骑车回到固定岗位上,大老远的,就看到父母站在街口四处张望。他以为自己眼睛出了毛病,等确认真是两位老人时,他心想敢情又要故伎重演,跟领导演苦情戏?

让程庆龙意外的是,父母听说他刚救了孕妇,说那可是一人两命,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即交了实底儿,说只要他过得顺心,怎么着都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母亲说傻小子,走到哪儿你也是我们的儿子,你爸想明白了,准备把家里的企业转出去,到南京开个小店,反正南京离老家也没多远。

话说开了,父子关系也就缓和了,爷儿俩时不时地通过微信互动。

在一家四口的微信群里,父亲常常发红包,程庆龙每次都第一个抢到。时间长了,他觉得有些蹊跷,因为在上班期间不能用手机,可下班后红包依旧在那里等着他。

后来,姐姐偷偷对他说,父亲故意那么干,就怕你缺钱花,苦了自己。程庆龙反驳说,我又不是“妈宝男”“啃老族”。但他心里却是热乎的,很想对父亲说声“谢谢”。

7月下旬的一天,往常酷热难耐的天气有些凉爽,程庆龙的心情不错。父亲在微信上转来一个链接,他一看是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人民警察节”的新闻,随手回复:我马上要去执勤,几个意思?

父亲答:警察节啊。你们的节日,你不关注吗?

程庆龙反问:在你眼里,我不就是个小辅警吗?

父亲发了个尴尬的小表情,说辅警也是警,全国有好几百万呢,我还看过一条新闻,年初公安部就给你们辅警出台了政策。

程庆龙没再回复,他得执勤去了。路上,他腰杆笔直,走路带风。他心里甭提多兴奋了,毕竟父亲真正理解了自己。站在十字街口,他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带劲儿。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程庆龙眼里,父亲是个戏精。纵观全文,父亲的一系列表演折射出其渴望儿子回到自己身边的心理。
B.程庆龙时常做“总是身穿制服在宽广的街道上齐步走”的梦,这一情节体现了他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
C.“看着陌生的人们,他会展开联想”,借助心理描写,刻画出程庆龙的善良美好、富有热情的性格特征。
D.“我又不是‘妈宝男’‘啃老族’”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程庆龙的怨恨,他感觉父亲并不理解自己。
2.关于文中“程庆龙和同事救助孕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庆龙对求助电话的误解,既符合生活逻辑,也增添了情趣,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B.救助孕妇的故事在文中叙述得相对完整,体现了程庆龙作为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C.小说设计这一情节,是为了感动程庆龙的父亲并促使其转变,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D.救助孕妇的故事,进一步表现了程庆龙的品行和他的人生愿望,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3.小说以“程庆龙又跟家里闹掰了”为开端来展开情节,请结合文本简述情节发展脉络。
4.小说结尾情节颇有韵味,请结合文意赏析其妙处。
2022-12-21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