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1 题号:70367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做 人

吴万夫

东爷六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嫡传弟子,祖传的宝贵医学经典也就只好束之高阁,无从授业。

东爷膝下无嗣。但小镇方圆多远的人们却对东爷赞叹至极。无论三更半夜,刮风下雨,只要喊东爷出诊,东爷从不拒绝。东爷一直抱着“吃亏是福”的态度与人交往,常常借的浅还的满。东爷从医多年,从没让人说个“孬”字。

但东爷却遇上一件使他终身都感到耻辱的事。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东爷从茅山坳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回来,趑趄中途,碰见一条壮汉躺在田埂上,鼻翼翕动,昏厥不醒。东爷掐脉一探,得知此汉患有急性病,遂给他摆治一番,喂药扎针。俄顷,便见有一缕幽幽气息自壮汉的口鼻中徐徐呼出。

壮汉醒过来了,却一口咬定东爷拿走了他兜里的钱。

东爷面色苍白,结结巴巴:“我救了你,还会拿你的钱吗?”

壮汉说:“鬼知道你打的啥主意?也许见财忘义呗!”

东爷讷讷:“我干了一辈子医……”

壮汉说:“干了一辈子医,就能说明你是个好人?”

东爷语塞。情急中倒翻药箱,解开衣扣,让壮汉搜查。

壮汉两手一摊:“哼,一人藏东西,十人难找。那可是我全家人的口粮钱哪!”

东爷真可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东爷义愤填膺掉头便走。可是壮汉仍尾随不放。到了东爷的门诊室里又哭又嚷。

门口围了许多人。议论纷纭。

“东爷会干这事吗?”

“我看未必!”

壮汉一把鼻涕一把泪:“没有的事我能无中生有吗?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你能坐在他心窝里保证他没干吗?”

人们都无话可说。

壮汉在地上滚号不已,满身泥巴,悲恸欲绝。

人们觉得似假又似真。

有人开始嘀咕:“站得再稳,也有跐脚的时候啰!”有人应和:“是哩,东爷真是一时糊涂,财迷心窍哇!”

东爷脸色乌紫,嘴唇哆嗦,一个踉跄,差点儿跌倒。

东爷颤颤巍巍数出一百五十元毛票,交给壮汉。壮汉接过钱,磕着响头千恩万谢而去。

东爷的形象一下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坍塌了。东爷大病一场。老伴守在床头,寸步不离,日夜安慰。东爷怎么也憋不过这口气。

第五天晌午,东爷起来了,净过手,焚了香,战战栗栗地捧出一口檀木箱盒,端着列祖列宗苦心巴巴积累下的奇丹妙方,突然老泪纵横,恸哭失声。东爷哭一声,撕一张,撕一张,哭一声。当老伴从厨房赶来劈手夺过时,厚厚的一本书,已被东爷撕烧得只剩下几页白纸。黑褐色的纸屑,宛若万花丛中的蝴蝶,在蓝幽幽的火苗上,上下起舞。

老伴也哭了,但却无可挽回。

东爷从此不再给人医病。

人常说,黄金有价药无价。东爷当了一辈子医生,却未见攒下分文。

东爷还得生活。东爷还需要钱。

一天黄昏,东爷到镇外的草坪上散步,碰见一条误食酒糟的狗。那狗挣扎过,浑身泥垢,嘴插在一泊水凼中。

狗虽醉死半天,尚有活的希望。狗属土命,挨地活七分。

东爷便弯下腰,抱起狗趴在自己的膝盖上,搣成弓状,稍一用力,只听咕咚一声,一团乱七八糟的秽物,从狗嘴里天女散花样四处喷出,溅了东爷两裤管。

醉狗醒了,狺的一声吠叫,蹿出东爷的怀抱,张皇遁去。

那狗跑了几步远,却又停下,蹲在地上,审视东爷须臾,又主动蹭到东爷面前,卧下身子,两条前腿做作揖状,晃着尾巴,喵喵呜呜,似是感激东爷的救命之恩。东爷拍拍那狗。那狗便眼角滚下几滴浊泪,恋恋而去。

东爷的心受到震动。

东爷回来后决定开个门诊,专治狗病。这样也可维持生计。

从此,不时有人到东爷的门诊给狗治病。

狗成了小镇人们的一种时尚。豢养狗的,大多是一些有钱人家。多则三五条,少则一两只。主人走到哪儿,狗也跟到哪儿。铁链子在狗颈上哗哗啦啦抖动,满街流淌金属响声,八面威风,如过狗队。狗,有的性如狼,有的猛似虎。龇牙咧嘴,让人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狗主人也无形中改变了地位,天高三尺,地陷一丈,人仗狗势,狗壮人胆,横行霸道,耀武扬威。镇民们被搅得谈“狗”色变,每每碰见“蜀犬吠日”,也要哆嗦一团。

但东爷对狗,却毫无惧色。那些被东爷治过病的狗,往往见了东爷,多远都要冲过来,摇头摆尾,舔东爷的手,上东爷的身子,亲密无间。

人们都羡慕东爷能和狗打成一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东爷救治壮汉和醉狗的情景,在内容上突出了东爷医术的高超,在结构上形成前后遥相呼应的关系。
B.壮汉死搅蛮缠,东爷有口难辨,人们无法替东爷申辩,倍感无奈,令东爷只能平白无故地蒙受见利忘义的耻辱。
C.小说末尾处详写狗如狼似虎,耀武扬威,使得镇民们谈“狗”色变,是为了衬托狗们能够识得东爷的为人本性,跟东爷亲密无间。
D.小说语言雅俗共赏,庄谐自如,整散结合,善用修辞却又不着斧凿痕迹,描写朴素自然,却又生动逼真,精练传神。
2.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
3.小说题目是“做人”,请结合全文分析一下“做人”的深刻意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目前以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模式开始在城市中流行起来。其他竞争者包括小鸣单车、优拜单车、小蓝单车等也纷纷入局,想要切下一块市场蛋糕。在高校、地铁口和各大商圈等人流密集点,“小黄车”和“小红车”纷纷扎堆现身,特别醒目。用户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软件的定位功能就能查找到附近的自行车,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取车与还车,并支付费用。对于在校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这种有科技感的自行车带来不少便利。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又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0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摘编自《规范单车》,《山西日报》2017年08月08日)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E.这几则材料反映出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后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3.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8-09-12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楚天都市报》披露,湖北黄石九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七年级 4 个实验班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 2000 元。由于该校七年级普通班不需更换黑板,有家长感觉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

曾几何时,择校费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而在上述新闻的学校里,择班费就那么现实而残酷地摆在了学生及其家长面前:交了钱,就可以上“小班”也就是“富班”,教学质量佳,教学设施全,并保证严格控制每班学生不超过 35 人;不交钱,那就去挤近百人一个教室的大班。交了钱,就可以享受到“贵族班”富贵的教育;不交钱,校长就会教育家长,“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中小学是如此,高校里更直接,教育部不得不强调,高校不得按学生贫富安排住宿。

凡此种种,难怪 09 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 30 个省、市、区 2952 名公众进行的调查中,有 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 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而校园里存在着的“穷富班”,让孩子们体味到了贫富的差别。

“穷富班”的出现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尽管 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提出,到 20 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要达到 4%,但这个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就会使学校倾心于谋财,而学校的最大资源,就是学生,多交钱进“富班”、“实验班”,没钱么,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改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的口号成为不少学校竞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间,大行其道。

“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细细思量,问题不少。首先,教育如何使家长满意?这其间,众口难调自不必说,又如何界定,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令家长满意呢?多少家长满意才行呢?

更为重要的是,难道家长满意就行了吗?毕竟,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打个比方,好比家长带孩子去餐馆就餐,孩子吃饭,家长付账,要问对餐馆饭菜、服务满意不满意, 恐怕不能只问家长,还要问最直接的消费者——孩子。家长的感受与评价,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感受与评价。因此,很多学校刻意宣扬的“让家长满意”,其实在教育观上遮蔽了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怎样让学生满意?

回到我们的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比这种理论上的困惑更使人纠结。不少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或者“工厂”。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备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牵制着、撕扯着,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活力之源,来自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来自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心灵、健全人格, 使他们在成长中追求“有灵魂的卓越”,而不是沦为考试机器。

《今日教育》2010 年 09 期

材料三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有 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有 8.7%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非常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德清说,到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所学与所用差距很大。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林可夫也对公司招收的几百名大学生不甚满意,他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事业心不强,挫折压力承受力不大,而且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弱,复合型不强。

摘自《网易财经》

材料四

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有学上”,实现学有所教。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要做到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要求相比,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离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表现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改编自《新浪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学校为获得更多资金,向学生家长收取择班费,出现“贫富班” 的不公平现象,民众为此担忧。
B.“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只让家长满意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偏离了立足于学生的教育本位。
C.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是因为大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所用和所学脱节,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不强。
D.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2.下列对于“教育公平”这一观点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教育公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B.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其它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C.择校费是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教育规模正不断扩大,消除了教育不公。
D.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上好学”,实现学有所教。教育公平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
3.如何才能真正办好教育?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
2019-11-12更新 | 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中国快递业务已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贡献了四成。”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主攻方向。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能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

材料三: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管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从内资专营到引入国际巨头,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


材料四:

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反观我国,几千家的快递公司,每一家的公司都小规模,快递行业的各种资源都碎片化;在这样的现状下要使整个行业高效、快速、低成本运行的难度很高。

在日本,日本邮政专攻普通邮件业务,大和运输等民营企业专攻小包裹业,DHL 等外资企业专攻国际包裹业务,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专攻综合物流业务,整个市场是"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战略。从单个日本快递企业成长历程来看,其业务开拓也是一直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快递及相关的运输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反观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造成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肉搏,陷入“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中国快递行业应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挖掘行业新的赢利点。

(摘编自肖玉徽等《日本快递业现状对我国快递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1.下列关于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快递业务量大,全球快递业务增长快,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B.2006——2016年,我国快递增速总体呈上升态势,就具体时段而言,有升有降,2010——2012是快速增长期。
C.我国快递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但还是急需法律法规快速跟上。
D.我国快递业务虽然发展速度快、总量大,但行业中的各种资源整合度不高,影响了效益的提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在个人信息安全上,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管理部分在监管上“站好岗”,说明面对快递行业遭遇的问题,行业自律、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必须都到位。
B.日本的快递企业少,但业务量大,运转中心规模大,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
C.面对“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的市场战略,以寻找突破口。
D.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快递行业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消除短板,能够完成快递行业的转型升级。
E.日本为了解决快递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便将快递业务量集中在规模大、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少数几家快递企业。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促进我国快递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8-02-1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