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题型: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9 题号:18382655
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溶液、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溶液的性质。
(1)基于元素的化合价,小组同学预测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某同学认为ⅰ中现象并不能证明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___________,为证实该反应中确实被氧化,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检验有的生成才可证明。
Ⅱ.探究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2)ⅳ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Ⅲ.小组同学探究ⅳ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被转化。
(3)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和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4)进一步预测可能被转化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已知中N的化合价为价,S的化合价为价。若反应生成时转移电子,则该反应中的N被转化为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科学家舍勒和戴维对氯气的制取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某化学小组利用所给仪器在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模拟工业制漂白粉。
请回答下列问题:
I.氯气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漂白粉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
①氯气与碱反应放出热量;②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用冰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测定装置C中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如下:
取C中溶液1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硫酸酸化,加入过量KI溶液,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充分发生反应:。用0.1000 mol⋅L 标准溶液滴定该锥形瓶中的溶液,滴入2~3滴淀粉指示剂,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其现象为____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此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已知:)。该漂白粉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保留2位小数)。
2024-01-14更新 | 39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V2O5(五氧化二钒)可作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为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研制了一种利用废催化剂(含有V2O5、VOSO4、不溶性硅酸盐)回收V2O5的新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V2O5具有强氧化性
②部分含钒物质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物质VOSO4V2O5NH4VO3(VO2)2SO4
溶解性可溶难溶难溶易溶
+2OH-+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滤渣1中加入Na2SO3和过量H2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VOS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第Ⅱ步中需要加入氨水,请结合+2OH-+H2O,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氨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
(3)需在流动空气中加热NH4VO3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将0.250g产品溶于强碱溶液中,加热煮沸,调节pH为8~8.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KI溶液(过量),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为V3+离子,滴加指示剂,用0.250mol/LNa2S2O3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则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I2+2 Na2S2O3= Na2S4O6+2NaI,写出计算过程)
2024-04-27更新 | 120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过渡元素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很多用途。三氯化铬()是常用的媒染剂和催化剂,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实验室制取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连接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导管a中的液面在不断上升,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改进的措施是______
(3)测定某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I.取该样品,在强碱性条件下加入过量30%溶液,小火加热使完全转化为,再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II.冷却后,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浓磷酸,使转化为,再加适量蒸馏水将溶液稀释至
III.取溶液,加入适量浓混合均匀,滴入3滴指示剂,用新配制的标准溶液滴定,重复2~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滴定中还原为)。
①步骤I中完全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步骤I中完全转化后再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
③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2-11-25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