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 二氧化硫 >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题型: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21163996
某兴趣小组欲探究的性质,并利用制备焦亚硫酸钠()。已知常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溶于水即生成
(1)制取并探究其性质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若要利用装置B验证的还原性,且现象为溶液红色褪去,其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酸性溶液
C.含酚酰的NaOH溶液       D.氯水
③用足量氨水吸收尾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④某同学用装置代替装置,你认为装置除绿色环保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任写一点)。
(2)①将通入化合制备。某同学推测所得固体产品中含有杂质,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________
②测定某葡萄酒中残留量的方案为:取葡萄酒样品100.00mL,加入盐酸充分蒸馏;将蒸出的馏分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消耗标准溶液25.00mL。计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计)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结构与性质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已知在元素周期表中,A、B均为前四周期主族元素,且A位于B的下一周期。某含氧酸盐X的化学式为ABO3。请回答:
(1)若常温下B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
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代号)。
a.A单质的熔点比B单质的熔点低
b.A的简单离子半径比B 的简单离子半径大
c.A、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电解质
d.化合物X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③400℃时,X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①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在水中持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一种更难溶的物质并逸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可用作防火涂层,其原因是:a.高温下X发生分解反应时,吸收大量的热;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若X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能快速消除自来水中的Cl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1)、(3)两种情况下化合物X中B元素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2-06更新 | 1397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实验室采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少量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已知:
(1)装置B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_____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
(2)装置C中溶液紫红色褪去,体现了___________(填“漂白性”或“还原性”);
(3)装置E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若装置E中NaOH溶液足量,则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欲制取2.24L(标准状况),至少需要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024-05-26更新 | 208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已知:溴水易挥发出Br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中红棕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
(3)①甲同学通过 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C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_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 B和 C之间增加洗气瓶 D,D中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_
④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
2022-10-23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