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离子反应 > 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 离子反应的发生及书写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388 题号:3078253
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名大苏打,可用做分析试剂。它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受热、遇酸易分解。工业上可用硫化碱法制备,反应原理:2Na2S + Na2CO3+ 4SO2=3Na2S2O3+ CO2,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是____________
(3)控制b中的溶液的pH接近7,停止通入SO2。若未控制好,pH<7,会影响产率,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通入SO2后,将c中的溶液抽入d中,d中的试剂为________
(5)将d所得液溶转移到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洗涤晶体所用的试剂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
(6)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7)为检验制得的产品的纯度,该实验小组称取5.0克的产品配制成25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在锥形瓶中加入25mL0.01mol/LKIO3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酸化,发生下列反应:5I-+IO3-+6H+=3I2+3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当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时达到滴定终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123
Na2S2O3溶液体积(mL)19.9820.0221.18
则该产品的纯度是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1位小数)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
A.滴定管未用Na2S2O3溶液润洗
B.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C.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
D.滴定管尖嘴处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发现气泡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困难 (0.15)
【推荐1】将废旧电路板(含铜、铝、锑、铅、银、金、铂和钯等金属元素)破碎和静电分选处理后,从所得金属富集粉末中回收金属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煅烧后银、钯、金、铂均以游离态存在,锑、铅转化为、PbO(二者是两性偏碱性的氧化物);中形成不溶碱性盐,但能与氯离子形成可溶性氯化锑;可溶于碱。第一次酸浸调节pH为1~2,第二次酸浸调pH为4~5,氧化后滤液调pH为3~5;滤液a~e中分别含1~2种回收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a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为缩短煅烧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2)若氧化过程使用足量稀硝酸,生成滤液e中主要成分的反应中,表现氧化性与表现酸性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两性偏酸性,与强碱共热可得铅酸盐,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利用佛尔哈德(Volhard)法可直接滴定溶液中测定其浓度,方法是在酸性介质中用铁铵矾[]作指示剂,用KSCN标准溶液滴定[(白色)],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___________;滴定时应将KSCN标准溶液加入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4)冶金行业常用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溶液中浓度。方法是向一定体积待测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钠,过滤后将滤纸展开同氯化银沉淀一同放入烧杯,加氨水至沉淀完全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镍氰化钾[],镍被银定量取代,以紫脲酸铁为指示剂,用EDTA-2Na标准溶液滴定镍,从而直接计算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氯化银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B.配制EDTA-2Na标准溶液时,未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所测浓度偏大
C.待测液中加入氯化钠,过滤后未洗涤沉淀时使用的烧杯,所测浓度偏小
2023-05-20更新 | 642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X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经检验,沉淀A不含。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用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5-07更新 | 1270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困难 (0.15)
【推荐3】实验室从某废弃炉渣(含Cu、Ni、Co、Ca、Fe等金属及其氧化物)中回收Cu、Ni、Co,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除杂。该步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
(2)除铁。将“置换”后溶液中的氧化为,控制pH可形成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钙。向“除铁”后的滤液中加入NaF,使转化为沉淀除去。若溶液pH偏低,将会导致沉淀不完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除钙后的溶液经过萃取、反萃取等操作可分离钴和镍.其中萃取原理可表示为
①与萃取剂Cyanex272(磷酸酯)相比,芳香基磷酸酯更适合高酸度废水中的萃取,原因是______
②设计以“除钙”后的混合溶液(含溶液)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已知的萃取率-pH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Cyanex272、溶液、NaOH溶液)。
2023-04-20更新 | 5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