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1032855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 由于长期战乱,分布在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省明代藩王的田地,在农民战争期间,大部分被各地佃农夺回耕种。顺治年间,清政府对于明代藩王的田地主要采取变价的处置办法,即将其变价出卖给原佃农。虽然清政府对于明代藩王田产变价所索取的价银只有数钱以至一、二两每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增再增,以至于原佃农无力购买,大大损害了佃农的利益。康熙七年(1668 年),清政府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于是承认明代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更名田”。第二年,鉴于更名田内原“废藩自置之地”,“输粮之外,叉纳租银,重征为累",所以“与民田一例输粮,免其纳租”,从而减少了税种。

——摘编自陈支平《清朝更名田立法考实》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实行“更名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实行“更名田”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国的强邻魏国进行了变法改革,走向了富国强兵之路,而秦国却不断出现纷争和内乱。“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秦国在诸侯竞争中更加被动。至秦献公即位时,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局面。秦献公(前384-前362)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大力进行改革。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初行为市;编制户籍。推广县制。秦献公的锐意改革,阻止了秦国的颓势,使得国力提升,君权加强,有了与中原各国.特别是与魏国竞争的能力。献公改革的成效振奋了秦国君臣的精神,为进一步深入改革指明了方向,减少了阻力。献公壮志未酬身先死,其子孝公继承了先父的遗志,在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向前,终于将秦国带上了富国强兵,一统天下之路。

——摘编自高士荣《秦献公: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兴起的前驱者》


(1)根据材料,概括秦献公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献公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11-11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晋末年,豪门士族专横跋扈,形成了“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的局面。刘裕掌权后,大力改革选任官吏制度,在实践中提拔了一批庶族“寒微”出身的文臣武将。同时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赋税徭役,明确宣布“凡租税调役,悉宜以现户为正”,凡是地方州、郡、县官吏利用官 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官府所需物资,“皆别遣主帅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 征调。在税收方面,刘裕下令限制刻薄征求,对百姓积欠官府的“道租宿债”“勿复收”。针对士族 门阀大地主私自隐匿大量户口的情况,进行“土断”政策改革,取消关于侨州、郡、县的北来侨人免除赋役的规定,把侨人(北方流民)变为江南土著而同样负担赋役的编户,进而剥夺士族门阀隐匿 控制民户的特权。

——摘编自卢晓茹《刘裕厘革弊政与“元嘉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刘裕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刘裕改革的作用。
2021-04-24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隋末,“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并在均田制基础上制定了租庸调的赋役制度,农民负担不是很重。官府还办起义仓、常平库,其目的是“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子,则至秋而偿”,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已是“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以后,宋、明、清各代经济发展都曾出现高潮。

——摘编自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措施的经济效果。
2021-01-1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