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4 题号:10490852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赋税制度变革,从初期的“相地而衰征”“官山海”“作爰田”“作州兵”,发展到“初税亩”“用田赋”“作封渔”“作兵赋”,直至秦国颁布“秦律”。“秦律”中涉及财政税收的有《田律》《厩苑律》《关市律》《仓律》等。三代税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田赋收入即为租税合一形态,税中有租,租中有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变法后,各国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并履亩而税,租税完全分离,田赋已由按劳动力计征的力役地租转变为按亩计税的实物地租。田赋是主体,除田赋之外,尚有户税和人头税、关市税、商税、军赋等,杂税丛生、徭役普遍加重。由于政治经济发生激烈的震荡和变革,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军费开支浩大,各国竞相修订税制,纷纷提高税率,加倍课征以积累财富,故横征暴敛已成了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变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和措施,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1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身份证”是隋唐时期朝廷发给官员们的“鱼符”(形状像鱼),它是用木头或者金属精制而成的。“鱼符”上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当时,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鱼符”,均以黄金铸制,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则为铜质。“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所用。据明人陆容《蔽圆杂纪》载:牙牌(宋朝时开始使用,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板片)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都悬牌,以避嫌疑。”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档案局肖丽萍《从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谈起——中国身份证历史变迁》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一张身份证(局部)


这张身份证中还有;半身像片、钢印、持证人的所在地、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本籍、寄籍、号码、颁发日期;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职位)公职候选人资格(类别、证书号码、指纹)家属(称谓、姓名)役历(役别、日期、证明长官)保甲番号(乡镇、保、甲、户、日期)住址(名称、日期)注意事项等。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档案局肖丽萍《从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谈起——中国身份证历史变迁》


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唐朝“身份证”的功能。
(2)依据材料说明明朝至民国时期我国“身份证”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国家实行身份证制度的作用。
2019-10-12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到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居民转移死亡,土地买卖,财产变化,久未调查,也未重新登记造册。安史之乱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甚久,“天下之人苦而无告”。到至德年间,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民富者,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具体办法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杨炎税制”的精神实质为历代仿行不替,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倡行的“方田均税法”、明代张居正施行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时推行的“摊丁入亩”法,都不过是杨炎税制的翻版。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杨炎税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析杨炎税制改革的影响。
2021-05-30更新 | 3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