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赋税制度(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11726295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所产生的作用。

材料二 如图所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所进行的制度设计。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到隋唐时期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趋势。

材料四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4)参考材料四,模仿上述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统治时间最长大一统王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 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 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 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 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 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 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 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写出隋唐推行的选官制度及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推行产生的影响。
2021-11-13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产的规模化要求生产资料迅速向经营者手中集中,均田制很快就被破坏而趋于弛废,……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民户大迁徙,导致国家编户大幅度减少,……使旧有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已不适用,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仁宗)天圣五年十一月诏: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私自迁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阻挠),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者,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拦)占,许经州县论详。

——《宋会要辑稿·食货》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租庸调制已不适用”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后新税制的名称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圣五年后宋朝政府关于租佃关系的新规定。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社会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2024-01-29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代的徭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次的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开始推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万历九年(1581),在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以县为单位,将所有赋税合并,征收货币。康熙五十二年(1713)下令,以康熙五十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作为丁银的固定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