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250098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的观点。其观点是否正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体现材料二观点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4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治国思想及其出发点并简评其治国思想。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勒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2017-11-22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惰怠)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影响。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