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3 题号:134054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希望做到“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利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但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也证明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王安石的激进程度与王莽颇为接近,他们前后相隔约千年,是两次分别向两极挑战的变革运动,前者试图回到“周礼”“井田制”,后者则试图用“计划之手”把每个经济元素都管理起来。他们同样激烈且充满理想主义的气质,可是也同样遭遇惨败,并直接或间接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具备这种前瞻性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认为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还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材料二

王安石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理财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不可照搬所有措施)
(3)材料三中反映出明治政府的哪一政策?该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6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2016年4月广丰一中高二文科班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高二(21):青苗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在当时迎合了百姓需要,是有益的改革。
高二(22):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重百姓负担,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为这两个班级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你同意两个班级哪个班级的观点中的?请试述你支持的理由。
题目:
理由表述:
2016-11-27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面对北宋中期的时代困局,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患陕西财用不足。(王)安石曰: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O

材料二“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芝麻则芝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变法措施相同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据此,请就政府有效推行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2018-09-05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