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14236907
有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材料2   隋朝起,行科举制,唐朝大行,一直延续到晚清。靠考试选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标准具体,方法公平,更多的人可以凭自己的本事经过考试去做官。做官的途径扩大了,这是一大进步……唐代科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任官资格,中者还需经吏部试“身、言、书、判”,考核其做官能力,才能任命。此后,这样的做法淡化了。总之,科举考试是一种比察举和九品中正进步的制度。

——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


(1)结合材料1及所学,概括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所试内容有诗赋、策问、帖经、杂文等。科举制的推行,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唐世科举之柄,颛付之主司,仍不糊名”,考官取人不能不顾众望所归者,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隋唐至宋,官僚政治因科举逐步加强完善,贵族政治逐步被弱化和改造,官僚政治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宋代实施“糊名”“誊录”“锁院”和殿试,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读书人和士大夫能否保持其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官僚政治内部非身份性平等竞争增加,血缘贵族特权淡化。

——摘编自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出现的变化。
2020-03-17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以来贵戚专权、武人跋扈,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使殿试成为定制。隋唐进士科岁取不过二三十人,宋太祖为了笼络士人,还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科举得第后即可授官,不需像唐代一样再经吏部试。宋代还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规范,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誊录,使考官无法通过姓名或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1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序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菀(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材料二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率少兵则请,曾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农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不致于。

——《蔡忠惠公文集》卷22

材料三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宋朝这种官制有什么弊端?
(3)材料二中为消除这种弊端提出了什么建议?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2020-11-09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