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4396605
下表为两汉时期相关史实,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内容出处
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此天下之所共
见也。
《汉书》卷48〈贾谊传〉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礼察篇》
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
悉删除其余令,与礼相应。
《后汉书》卷46〈陈宠传〉

A.秦朝苛政受到批评B.统治者忽视德治原则
C.治国方略得到调整D.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大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法典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在“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据此可知,唐朝时(     
A.开始形成规范的行政体系B.行政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C.依法行政得以有效的落实D.官员职责清晰恪尽职守
2022-11-14更新 | 2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据北魏律,对亲属相犯,拟罪之前,先查清相互间的亲疏尊卑长幼关系,再依据服制详定刑罚等差。凡是卑幼伤尊长,处分重于常人相杀;反之,尊长杀卑幼,刑事责任轻于杀常人。这表明(     
A.律是中华法系最重要的部分B.北魏律有利于维护三纲五常
C.皇帝有随意增减刑罚的权力D.政府利用家训强化基层教化
2023-07-19更新 | 2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定刑名。”这表明唐律
A.开始融合了儒法思想B.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C.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D.突出天朝上国的观念
2022-02-02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