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1 题号:149762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王朝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空喊着民族主义,其理论也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套民族理论体系,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由于内战、抗日战争等原因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国民政府在某种程度地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但其阶级本性又在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理论发展等过程中最终背弃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最终连同自身走向灭亡,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严重缺陷的表现,并谈谈正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2-09-08更新 | 1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陆贾两次出使南越,都获得了政治上的成功。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乘中原战乱,攻占桂林、象郡等,自立为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南越,见赵佗梳南越人的发式,箕倨而坐,非常生气地说:“足下是中国人,亲戚和祖坟都在真定……如汉闻之,掘足下先人之冢,夷灭宗族,遣一偏将,率十万之众临越,越人杀足下降汉,易如反掌。”后赵佗从属于汉,汉与南越从对立变为一家。吕后听有司之言,禁止铁器、牛马羊等输往南越,遏制南越的发展。赵佗三次遣使,请求吕后解除禁令,毫无结果。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国边城,并以金钱收买,使闽越,西瓯等归属于他。文帝即位后,复拜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陆贾至南越,责备赵佗自立为帝。赵佗恐,去帝号,自称蛮夷大长老,从此,南越与汉长期和睦相处。

——根据司马迁《史记·陆贾列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贾出使南越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贾使南越归汉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图一 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图 图二 云贵两地元明军屯、卫所分布图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20145月,习近平同志在新疆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指出应从民族分布的空间布局和社会结构调整来促进,构建更深层次的民族互嵌格局是推动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抓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秦汉和元明时期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社会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图二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