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9 题号:150118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初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意见。范仲淹在杜行、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支持下,于庆历三年(1043年)向仁宗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是“明黜陟”,改变过去官吏只要无大过失就照例升迁的做法;二是“抑侥幸”,改变恩荫之滥以减少官员数量;三是“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四是“择官长”,根据政绩选择地方长官,罢免老病和不称职者;五是“均公田";六是“厚农桑”:七是“修武备”;八是“减徭役”;九是“覃恩信”;十是“重命令”。“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新政”改革的特点及其被取消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摈忠直,躁迫强决,使天下之人嚣然表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点?此天下之公言也。”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以不世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伦威尔,而在吾国荆公。”……“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未有者。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对王安石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2-02-17更新 | 2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条陈十事疏》,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革加强农桑立法,奖农桑,把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和官吏黜陟的重要内容;合并户口稀少的县邑,减轻其地人民的傜役;节用、节俭,裁减统治者的侈耗费;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的,而恩的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范仲淹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

——摘编自高美玲《“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二三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庆历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
2021-05-09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上三等户要按户等轮流到政府履行名目繁多而轻重不一的职役。但当时的官更豪强可以通过免役特权逃避差役,城镇居民、僧尼、女户和单丁户等也都有免役权因此,各种差役负担极重,很多人家往往因此倾家荡产。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免役法。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上缴司农寺的免役钱多达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剩余3926865贯硕匹两,这些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免役法实行后,各色农户都要出钱,据记载,乡间下户一般每年纳役钱几百文到一两千文不等,还要征收二分"免役宽剩钱",而实际征收却超过二分,这些无疑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免役法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影响。
2021-01-11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