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明清时期对监察官员的任用,形成了“考选—吏部与都察院考察他们皇帝敕授—试用”的程序,即通过考选来筛掉不合格的官员。皇帝敕授后,官员并没有真正入职,他们必须经过试用期的考验,最后才能成为正式的监察官员。这些规定旨在(     
A.限制监察官员滥用职权B.建立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C.保证监察行为规范有效D.提高监察效率以维护封建统治
2023-10-25更新 | 2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历代对从事监察的官员,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如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其父兄在籍起文赴补,及后虽升任者,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这一规定(     
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力B.利于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
C.保障了地方吏治的清明D.推动了监察体制的制度化
2023-10-11更新 | 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考满即“论一身所历之俸”,是通过考查官员在一定任期内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加级、进俸或升职的制度。这种制度客观上(  )
A.束缚了官员的积极性B.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
C.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扩大了官员晋升途径
2023-01-10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