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西方的文官制度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51447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在世界史意义上的独特制度培养并创造了优异阶级,该阶级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社会,包括美国独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都是由一个世袭的武士阶级所统治,并常常由传教士或神职阶级辅助。但中国则非常不同,他们是非世袭,依靠学识,而非军事和武力获取权力的群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华文明震撼了我——访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艾恺》

材料二   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并非依一个平面而前进。骈文、八股、律诗、词曲,神品画,不是一般人有机会学习的。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须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就“爬成功的阶梯(科举取士)”来说,如果要一个做过官的人(无论其起点是农民或士绅)脱下长衫与劳士为伍,同农人一样生活,他所受的难堪和挫折只比自杀好一点点。

——摘编自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三   对于西方文官制度,可以说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规化的内容。每个国家在有公务员制度的同时,都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3年的《联邦官员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出现在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带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着皇帝的意志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可举可停。

——摘编自陈岭《比较与启示——从西方文官制度和科举制谈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对科举制关注焦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进步性。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西选官制度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不断发展,日趋成热。隋唐以后,政府采取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绝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摘编自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材料三   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无视的影响。中世纪的英国,官员主要由国王和权贵遴选,私人关系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包括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等,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确立的原因方面分析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绝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相似之处。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诞生于19世纪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和20世纪的《富尔顿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主要考虑的目标是

①通过适当的考试制度,为公共服务提供一个完全有效的阶层。

②鼓励勤勉和培养功绩,教育所有文官根据自己的成绩期待晋升,如果他们有资格获得最高奖项,则期望在服务中获得最高奖项。

③减轻因常设文官制度组织零散而产生的弊端,并在其中引入一些团结的因素。方法是将首次任命放在统一的基础上,开辟途径,将公职人员晋升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在较低级别引入一个男性团体(辅助文员),他们的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办公室提供。

我们仍然要表达我们的信念,即如果我们所建议的任何重要改变要生效,就只能通过议会法案来成功实现。

几条条款将完成本文提出的所有内容,我们坚信,坦率地说明该措施的理由将确保其在该国的成功和普及,并将消除目前对公共服务有偏见的许多误解。

——摘编自诺斯科特、屈威廉《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20世纪的生产任务和我国19世纪的文官准则不匹配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文官制度本质上还是非专业人员(即“通才”或“多面手”)的理论作根据的。对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在部门中占优势的行政级人员。
◆现存的职位分类制度被分成水平和垂直两类。每一个文官被录用到特定的等级,等级的归属决定了其晋升前景及工作职责,等级间的流动很少。这阻碍了职员适应新的工作,妨碍了个人才能的积极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录用那些胜任职务的人才。
◆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门人才既没有得到充分的职责及相应的权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机会。
◆文官和外界没有足够的接触,不理解政府外界是如何运行,以及政策又是如何影响外界的。
◆人事管理和职业计划过时……文官中掌握管理技能的人太少

——摘编自《文官制度报告》(1968年)

材料三     18711965年英国文官人数统计表

年份1881190119221939194319501965
人数5085911641331772138740071060068480069800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哪些建议?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3-11-24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五权分立”的思想所谓“五权分立”是指在统一的“治权”之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弹劾五权分治。他在不同场合曾对弹劾权和考试权进行过论述。1916720日,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说时指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

材料二   18555月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3人组成的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18706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两个枢密院令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通常把1870年枢密院令的颁布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百度文库《英国的文官制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选拔官员的主张,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并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2-02-02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