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57480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国富、民富的问题上,虽然国富论与民富论都以国富为最终追求。但是二者在一些问题上存有分歧,甚至形成对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管子)

“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

——《盐铁论》


(1)指出材料所体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认可这两种观点的原因。
(2)结合王安石变法,列举两例实现国富的措施并指出其途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冗官”问题在北宋初年就已经出现了。各级政府机构重叠,官吏人数大增。同时,大批高官的子弟、亲戚甚至门客不必经过选举便涌入仕途。此外,太宗以后,又扩大科举规模,每科总有五、七百到一千人被录取做官。因之,官僚队伍迅速膨胀。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高度重视冗官问题的解决,政府颁布法令对铨试法(即对荫补人授予差遣的考试办法)进行了改革。首先废除了以前在恩赦等特殊情况下的恩例免试,一律以成绩高下依次授予实职。神宗熙宁二年年,规定宗室子弟出官,也要参加考试;熙宁四年又规定,铨试不再考诗赋而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但是为推行变法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这就增加了官员的人数,甚至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对有俸无事的“宫观官”也不再限制数量。

——屈超立《北宋官冗之弊与吏治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冗官”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针对冗官问题的改革措施。
2020-04-04更新 | 2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安石非常重视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执政后便进行了学校制度改革。面对当时太学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名不副实的问题,王安石创“太学三舍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员方面,设直讲十名,每两人主讲一经,根据所教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经术学问的进步或后退人数的多寡,来评定他们的教学成绩,实施奖惩。1071年,神宗下诏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辟选“经术行谊”之上者为学官,还规定每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保证办学经费。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将自己主持撰写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通过学校改革,既为变法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学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1-07-05更新 | 1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2018-03-25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