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80625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2

3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历史地图册》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三幅图各自所对应的历史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3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奠定国家疆域的主要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坤舆图》为两半球世界地图,内容详细,图幅巨大,现存于瑞士,馆方推测其绘于1750~1800年,而中国学者推测该图应是康熙年间作品。通过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两幅堪舆图对比,瑞士藏《坤舆图》总体上承袭耶稣会卫匡国在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图志》,且未出现1708~1716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添绘的库页岛及数条山脉(故推测该图是瑞士藏图的改绘本)。《坤舆图》用连贯线条展现了清代中国陆上“疆域”,走向一致,南北回归线间绘斜直条带,标二十四节气名,用不同颜色勾勒各大洲岸线、界线、水系。此做法常见于同时代西文图,清直省、琉球及朝鲜西南岸线用黄色,不同于亚洲其余地区的绿色,并有少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航路,这与传教士南怀仁所制地球仪诸多信息和绘法相符。瑞士藏图上欧亚大陆中纬度宽度约为130°,因此所据是经度革新后的西文图(全球经度观测的革新性成果最早见于17世纪90年代的法国)。

自17世纪80年代一批“国王的数学家”进华并为清廷服务,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人数渐增,凭借着当时不断发展的地图学知识,他们取得了对地理学、地图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康熙帝的信任,并一直保持着与法国皇家科学院之间的密切联络,深度参与全球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

——摘编自林宏《瑞士藏康熙朝〈坤舆图〉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学者推断瑞士藏《坤舆图》绘于康熙朝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欧洲地图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以及《坤舆图》的价值。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前中期,清朝统治者在集中国古代历朝民族政策之大成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形塑了国家“大一统”认同路径群,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余梓东等《清朝民族政策对国家“大一统”认同路径构建论析》


(1)补充材料一A、B两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观点。
2022-11-27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把“三藩”、河务、漕运当作首先要解决的大事。黄淮运交织于苏北一隅,黄淮泛滥,倒灌入运,使运河阻塞,影响漕粮的运输。如果漕粮不能按时运到北京,就立即会引起混乱、恐慌。1677年,在平定“三藩”的战争中赢得优势之后,康熙帝开始大规模治河。河督靳辅在治河时,积极听取劳动人民的意见,“无论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莫不虚心采择,以期得当”。治河的第一阶段从1677年至1683年,数年之间,完全治理了高家堰与黄河的其他决口,使黄淮各归故道。第二阶段从1683年至1688年,工程往上游稍稍转移,在河南一带,筑堤修坝,以保护堤岸,防水冲刷。治河十余年,大见成效,苏北一带长期被水淹没的大片土地变成了可耕的肥沃土地。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年间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年间大规模治理黄河大见成效的原因。
2023-12-05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