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181215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分裂活动引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战争。海外扩张开拓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也带来了国际法领域的问题。冉冉兴起的民族国家逐渐开始以最高形式的政治组织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西欧社会结构。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欧洲秩序崩始,战争依然是地位平等的主权国家的交战。与“正当敌人”进行的战争仍被视为合法的。传统欧洲国际法的战争罪仅仅是列入在战争过程中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凡尔赛条约》开始,为了进一步约束德国式侵略战争,各国都想将侵略战争定为刑事犯罪,战争罪行化逐渐起步。战争罪作为国际罪行,法律必须精准定义其概念,并且对战争的合法性以及战争责任问题予以回应。

——摘自吕思嘉《战争的形与实:重思战争与国际法秩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国际法对战争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著名的法学家之一。代表作《海洋自由论》和《战争与和平法》等凝聚着他的法学思想。他在《海洋自由论》中主张荷兰拥有本国的海事权利,葡萄牙以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独占东印度群岛航行、渔业和贸易的权利。他在《战争与和平法》中认为,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原则,他国不得干涉;战争在无政府国际社会不可避免,但应当受到限制,其目的道德与否非常关键;国家间应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来约束各国行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贸易法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卢玮《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国际思想的法律表达》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学派则更看重国家主权的存在,认为国际法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得到运用的秩序手段;1999年,剑桥学派塔克则认为格劳秀斯为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发动战争的权利进行辩护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并非出于“正义战争”的理由;2006年,神学派系杰弗里提出了颠覆性的解读,她认为格劳秀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虔诚基督徒惯有的和平主义倾向,包括反对正义战争。

——摘编自张云雷《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格劳秀斯与格劳秀斯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学说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格劳秀斯国际法学说的学术争论进行评析。
2024-05-01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政治·法律·教化

材料一     秦朝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

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

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二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新大陆的发现和宗教改革,使欧洲出现了主权国家并存的局面。之后,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所有这些都为近代国际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新大陆的发现,对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地理大发现在国际法中提出了新的课题。许多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所谓无主地的取得及其相关联问题,引起了一系列的争执。同时,新大陆的发现也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世界商业联系不断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加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为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宋朝和明朝的乡约

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儒家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这一时期,理学家们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投身基层教化,吕大钧兄弟四人在家乡蓝田创立的《吕氏乡约》,成为乡约教化乡里的范本。该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总纲。并规定:“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

各州县做竖牌十面:凡不养父母时常忤逆者,牌书“不孝某人”。尊长无礼,牌书“不义某人”。偷鸡摸狗,牌书“做贼某人”。生事殴人,牌书“凶徒某人”……各用大字钉于本犯门左,每会跪约听讲,街民不与往来。约长等劝令同约完成纳粮的任务,劝戒同约维护地方安定。

——山西巡抚吕坤《乡甲约》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和明朝乡约的特点,并说明乡约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     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

时间主要法律文件
20世纪50年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改革开放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0世纪90年代到
21世纪初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以后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进行解读。
2023-01-16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朝贡体系条约体系

材料一   

朝贡体系的雏形是古代中国的畿服制度,秦汉以后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中原政权和其他诸国以“册封”关系为主。南北朝时期原有的体系崩贵,至隋唐时期,羁縻制度逐步取代册封制度。

宋元时期整个朝贡体系一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至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把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并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朝贡体系给予点评。

材料二   根据一般原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2)综合以上两个文件,说出它们在近代国际法形成中的作用。
2022-02-06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