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9 题号:184637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1313—1400年)等主持会试,录取了52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一时间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怀疑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其老乡。朱元璋大怒,命令侍读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要求增录北方落第举子入仕。但复阅者均认定此前的评卷并无偏差,建议维持原录取结果不变。朱元璋更加生气,下令将张信等20余人处死,刘三吾等人发配戍边,又亲自策问、阅卷,录取了61名进士,全是北方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则干脆取消了对进士的统一录取,改按地域分配名额,南榜分配60%,北榜分配40%,后来又增设了中榜,改为南榜55%,北榜35%,中榜10%。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南北榜”(亦称“春夏榜”)案,其实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场弊案。

——摘编自张剑锋《用人为什么要五湖四海?》

材料二   科举“一切以程文为取留”,是注重公平与公正的考试制度,但科举并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科举与政治息息相关,多数政治家通过科场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使得科举取士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政治上的公平。“南北榜”案并不仅仅是一场惩治科场舞弊案。

——摘编自王元林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博弈——洪武丁丑会试南北榜案重新解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北榜”案最终结局进行评析。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三个问题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为儒家思想,它对我们民族性格、 民族心理的形成影响至深;二是选官制度,它按”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把儒家思想与做官紧紧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仕学相长的畸形发展状态,左右中国古代社会长达两千余年;三是农民问题,谁若忽视农民问题,谁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社会。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者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3-05-17更新 | 23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世官制阶段、察举制阶段和科举制阶段。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科举制是具有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的较完备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主要指下层人物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给封建政权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种社会流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活力和生机,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王子今《官吏选任制度及其历史文化影响-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任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阶段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0-14更新 | 14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   目录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摘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目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政治制度、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六个专题,对中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叙述,具有时空跨度大、理论性强、线索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社会中产生的国家,既是阶级统治和暴力的机构,也具有社会职能,社会治理正是体现国家社会职能的最重要方面。当然,这只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不能以理论替代历史,还需要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和看待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情况。比如说,国家制度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有什么特点?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统编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解读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05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