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走向整体的世界 >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9 题号:19073691
非洲殖民地化与苏伊士运河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

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

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 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 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1)依据材料一的地图,结合时代背景,简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
(2)依据材料二,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
2023·北京怀柔·三模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1231日)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长期以来,科学与技术是分离的,科学家与工匠也是分离的。但瓦特已是开始把科学与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发明家,为了改进蒸汽机,他曾钻研过力学、数学、化学,做过系统的试验并仔细计算过汽缸的热效能,蒸汽机技术的改进正是在近代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发生的。

——李月琴《探因索源—“英国工业革命”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分析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科技角度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2022-11-18更新 | 2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世界历史是各民族文明的发展史,也是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50年到1918年的历史是复杂的,这主要在于西方军事和工业实力的增长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反应。

其一是融入扩大中的西方文明。随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强大的移民国家在19世纪的出现,西方世界扩大了。这些移民国家对西方模式各自作出了重要的修改。

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内部改革,他们模仿了西方关键性成就,但并没有完全西化。

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都遭到西方帝国主义掠夺。但是这两个国家在内部积弱、外患频仍,徘徊于如何有效对抗西方挑战的诸多选择时,都保持了一定形式上的独立。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也跟上了改革的潮流,但是却受到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世界上其余大部分地区则被彻底殖民化了。

对工业化的帝国主义西方的不同反应影响到各传统文明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撰写一段关于美国在1750—1918年逐步成为“强大的移民国家”的文稿。(要求:首先写出主题,主题要紧扣材料及所学知识确定;文稿要结合主题展开,能反映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过程完整,观点鲜明,逻辑清晰。)
(2)文明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结合材料,谈谈你对1750—1918年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1-05-08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十年(1397年),“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明代人曾从现实生活感受的角度谈道:“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且耗日多而产日少;米与钱贱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米不能久,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银)之为币长也。”永乐、宣德年间,政府曾在陕州、福建等地开银矿,到万历年间更是四处开采搜刮。明英宗在解除银禁的同时,将浙江、江西、湖广等地的田赋火麦四百多万石折征银两。这一时期,不仅大宗交易用银,即便是一些很小的买卖也都使用碎银。自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布劳德尔教授与斯普纳教授认为,1500~1650年,仅由美洲流入的金银就使得欧洲黄金的总存量增加了5%左右、白银的总存量几乎增加了50%.但是,欧洲根本无法完全保留住它所获得的这些金银。欧洲在近代初期与两个地区(东印度和黎凡特地区)的贸易一直是入超的,直到17世纪60年代,入超部分主要是用现金,尤其是用白银支付的,如葡萄牙人每年大约要往远东运去100万西班牙达克。到17世纪,由于英国人与荷兰人也开始往东方输送西班牙白银,这种外流就更为严重了。1601~162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远东输出的银币超过了75万英镑,所有这些都是以西班牙的“8里亚尔银币”支付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能够成为国内主要流通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向,并说明其影响。
2021-05-09更新 | 4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