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20055485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由来已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传·信公二十三年》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西周初将“同姓不婚”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摘编自《汉代婚姻制度》

材料三   明代的婚姻制度沿用唐宋旧律,如凭媒而立、家长主婚、写立婚书或者收受聘礼。在结婚年龄上,《大明令·户令》明确规定:“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明太祖三年定制:“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即男女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并且禁止“娃娃亲”。《大明律·户律》规定:“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悔者,笞五十。”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与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婚姻制度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
2022-09-29更新 | 1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法经》到《大清律》,中国封建法典具有明晰的因革关系,长期以来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一切法典、法规皆以君主名义颁行,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同样的行为不一定同罪,同样的罪名不一定同样处刑,行为人的等级身份和血缘关系成为定罪量刑的必要前提。皇帝掌握国家最高司法权。中央设司法机构,辅佐皇帝的重臣可以过问司法,但是司法长官不能过问行政。地方的行政官吏兼任司法审判。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1-09-10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 面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严复有鉴别有选择地译述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经典著作。严复认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力量。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                                                       

——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0-02-02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