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 题号:216081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图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的原则并加以具体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时期,郡县制确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汉代,承秦之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至唐后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形成了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道的增加,是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主要变化。道在安史之乱后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长官由朝廷任命。唐政府通过道这一中间管理层级,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间接管理,调整改善了地方管理幅度。地方行政在道管州的层面基本上是管得住、有效率的。唐代道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一种进步,是一种符合历史趋势的发展;虽然从实际效果方面看,存在着一些导致方镇分权的缺陷。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单一制国家,却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随着社会日益工业化、城市化,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不断变化,原有地方政府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无法适应时代需求,19世纪末,英国开始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真正形成了地方政府的概念。18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为地方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894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在全国建立城区议会、乡区议会等郡以下的第二层级地方政府。1900年,英国颁布《城镇议会法》,要求所有自治市均设立民选议会,由此而建立起三级地方政府体制。英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得以形成。

——摘编自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和近代英国地方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地方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改革对今天中国地方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2-04-07更新 | 4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16分)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一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l7—18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5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清朝在统一全国后,不断改进对边疆的治理方式,适时加大治理力度。清政府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立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皇帝谕旨、臣工条奏及则例、条款。时人称“立法因地因情、断狱从俗从直”“罪名项目较多、刑罚种类较少”“人命案“罚服”完事,抢劫案斩绞了结”“对士官同罪异罚,按等级从重论处”“禁止对外通婚,维护封建夫权”“军律占一定比重、官兵民都受其约束”……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调整的时代意义。
2022-06-06更新 | 3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