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两汉的文化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 题号:222855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

著作

内容简介

《氾胜之书》

总结了两千多年以前我国以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不仅总结了当时北方旱地的农业生产经验,也涉及南方的水田耕种方法

北魏

《齐民要术》

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是对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系统总结,标志着以精耕细作技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农学臻于成熟

《王祯农书》

是中国第一部兼论南北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农业因天时、地利等关系具有区域性,中国南北农业生产技术也有较大的差异,王祯在农书中注意对比异同,强调互相取长补短,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一部传统农业科学的百科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生产技术两大内容。其中农政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重点论述农本、开垦、水利、荒政等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政策内容,同时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从不同角度得出三个历史结论,并作简要说明。(要求:围绕材料,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经常会讲儒释道三教。隋唐时期基本上形成儒释道三教格局,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唐玄宗亲自选注了三本书:《孝经》《道德经》《金刚经》。这些形成了中国社会以三教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核心的结构格局。………儒家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特别是跟政治制度的构建息息相关。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也没有能够真正地成功,这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什么是阻挡政治制度革新、革命的根源。新文化运动就追溯到了这个根源,把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文化,因为儒家文化是构建制度文明的一个基础,其根本理念是血缘宗法。要彻底否定这种血缘的联系,就要彻底地破除儒家文化,因为儒家文化是构建社会制度的理论依据。其最著名的论断就是礼教是“吃人”的。

——摘编自楼宇烈《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


根据材料,围绕“儒家文化与政治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或近代史的相关史事加以论证。(要求:论题简洁正确、要点清晰、论证合理。)
2020-05-14更新 | 23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作者出处内容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刘歧《赵氏金石录序》东武赵明诚德夫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所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若干卷,别白抵捂,实事求是,其言斤斤,甚可观也。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老弟肚里实在博学。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话太多,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
请整合上述图表中历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说理透彻,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2023-06-14更新 | 12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任何时代的史学现象、史学成果,都不能脱离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史学成果举例
两汉时期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成为中国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传统。后人评论“这实在是一部组织严密、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也是在公元前二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东汉班固著《汉书》,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断代史体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撰写朝代史的盛况;有关北方民族史的著作也很多;家传、谱牒受到普遍关注;佛教史著作也有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正式设立史馆,聚集史官修撰前朝史和国史,以宰相负责监修。中国古代“正史”中有八部产生于盛唐时期。还出现了几部反映盛大王朝地理风貌的全国地理总志;地方史、民族史、传记等获得新发展;在史家修养方面,刘知几提出“史才三长”论
辽宋夏金元时期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部体裁不同的通史著作,把中国古代的通史撰述推向高峰;元末修撰了宋、辽、金三史
明清时期(1840年前)李贽著《藏书》,以“与百千万人作对敌”的批判精神,写出“不与旧时公案同”的史学评论,并指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清代章学诚提出“史德”论,史家修养体系更加完备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

材料二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原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


(1)概括影响史学研究成果的客观社会因素。阅读材料一,任选一个历史时期,分析其史学成果出现的历史背景。
(2)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材料二中李大钊的观点(任选一个观点且需明确写出观点)对其进行解释。
2022-06-29更新 | 3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