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15 题号:3230386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20世纪来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天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葭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遵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1)举例说明王安石如何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的?并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政”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
2016-11-27更新 | 8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发展很快,僧侣不须纳税服役,部分寺院积聚起雄厚财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灾难时,不但不对灾民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吞并土地。北周武帝执政后,为实现天下一统,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诏废佛,把北周境内几百年来僧侣地主的寺宇、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充作以后伐齐的军费之用;同时把近百万的僧侣、僧祇户、佛图户编入民籍,进行生产;又选其中壮丁为兵,扩大府兵队伍。建德六年平北齐后,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据《历代三宝记》称:“周武帝一世……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括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力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周武帝灭佛,达到了他的预期目的,用他的话来说,是“自废(佛)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伐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据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废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周武帝废佛的影响。
2017-08-23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二熙宁四、五年(1071—1072)间,朝廷接连调整雇役细目,“今依仿府界之法,又令四等以下均出役;未几,又令只据税钱,不用等第;又今挪移补助。”其中的做法取自开封府、江南东西、福建等路的经验。梓路判官冯山说“自去年冬末已后,访问诸处,仅能成书,方议奏报,而旋有新制,……半年之间,改动者数四,官吏惶骇,不知定议,……然则役法何时而定耶?”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

材料三邓绾言:“昨者朝廷免役率钱之法,初且用丁产户籍,故诸路患其未均,相继奏陈,各请重造,多于改造矣。”正因为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遂取得“法虽不同,大约己定,而民乐输矣”的效果。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谈及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并要达到什么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朝廷在变法过程中采取了什么做法,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8-12-10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