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9 题号:420125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有哪些?
(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七国地广兵强,大略相等。余国如越,虽则称王,日就衰弱。至于宋、鲁、卫、郑,益不足道矣。自齐威王称霸,楚、魏、韩、赵、燕五国,皆为齐下,会聚之间,推为盟主。惟秦僻在西戎,中国摈弃,不与通好。及献公薨,子孝公代立,以不得列于中国为耻。

——《东周列国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以前秦国的发展状况怎样?

材料二   (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

材料三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3)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2021-03-23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政治家们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法家思想在此时期形成较系统的理论,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更是后人传承治世的先例。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各种法治改革措施不仅在乱世中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为“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安乐社会,更是掀起了各国争相变法图强的浪潮。直到现在,其中的一些举措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哪些举措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2018-04-16更新 | 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周公其人,堪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主持完成的周初的改革,是一场涉及“天下治式、社会模式、行为范式”方面的创举,着实当得起“万世之谋”四个字。在平定“三监”之乱以后,周公亲自谋划落实分封,主要分四个层级进行:第一层是周天子,第二层是分封的“姬姓”王族子弟,第三层是分封的功臣子弟,第四层主要分封的是殷商旧族后裔。钱穆先生对此的评价是“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椤(za)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西周以前,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多具有原始氏族的特征,总体上是很松散的。周公对宗法制的完善,结下了一张由“个人一家庭——家族-一国家”织成的比较严密的社会网络。周公还认为“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要让整个社会形成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总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内容深彻的变革,周公改制无疑是成功的。

——摘编自默想千年《政道的一点真骨血三千年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下治式、社会模式、行为范式三个方面说明周公改革的创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8-04-12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