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496575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与富弼上奏《答手铭条陈十事》,所谓十事是指“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些改革建议,被仁宗采纳,史称“庆历新政”。其主要内容是:改变不分政绩好坏循例升迁的局面,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改变恩荫之滥,限制官燎子弟亲友通过恩荫作官。改革科举内容和程式.以除只重词斌而忽视能力和品德取士的弊端。加任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罢免老病无能者。调整多寡悬殊的外官职田,防止贪污,督其善改等。新政在整个官僚集团引起很大震动,“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予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范仲淹的用人,王安石就曾经批评他“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庆历五年(1045),辽使到开封告知辽夏战争结束,辽夏威协相继解除,仁宗以为天下太平。范仲淹被罢参知政事职务,改革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上册

(1)根据材料,概括“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历史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时,以募役法取代此前的差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著于籍,上四等量轻重给差,余五等免之。……命官、形势(权贵)占田无限,皆得复(免除)役。……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募法……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
——《宋史·食货》
(1)相对于差役法,募役法有哪些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向者役人皆上等户为之,其下户、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更使一概输钱,则是赋敛愈重,非所以宽之也。
——《司马光奏议》卷32《乞罢免役状》
(2)司马光对募役法的评价是否恰当?为什么?
2016-11-27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轶开始变法,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决心推行变法.变法历时二^一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是,那些受到打击、惩治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人告发“欲反”,被秦兵车裂而死.然而正如王充所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二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其推行的新法,正如王安石所言:“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随着新法逐渐出台、实施,新法遭到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的攻击,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难,而且在思想和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王安石被迫两次罢相.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出任宰相,改革派官员纷纷下台,最终新法被废除.

——分别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七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历史认识。
2020-07-29更新 | 7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的两场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356年,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令民为什伍”,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以有“军功”者,来取代“有亲”者,废除了以血缘为根 .据的“封建亲戚”的原则。前350年,商鞅开始第二次变法,其主要政策包括:废封建,普遍推行县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等等。变法的成果沿续下来,最终使秦走上 日益强大的道路,正如王充所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北魏通过改革把部分国有土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又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包括汉族和 内迁各族农户在内的众多自耕农,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改革推动了黄河流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逐 渐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这为隋文帝结束隔江对峙、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措施以及两次变法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改革中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相关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场改革所共有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贡献。
2020-02-17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