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张居正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5195361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中统元年,命各路宣抚司择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二年,立劝农司,……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

中统三年规定:“诸县所属村,凡五十家为一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在社长领导下,居民开荒耕作,修葺河堤,经营副业。元初这种农村基层组织,后来推广到南北各地

——摘自《元史·食货志》等

(1)据材料指出元世祖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简要评价元初的农业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明朝张居正曾任内阁首辅,他主导了全面的变法革新。在用人方面,张居正提出“当视其功能,不必问其资格。”他建议三途(指岁贡、荐举、科举三种选拔官吏的途径)并用,并加以实施,提拔了一批非经科举而被士人看不起的官吏。他启用了一批曾被革职处理的官员,如有的官员曾被总督弹劾过,但张居正认为其“精心计,深倚任之”,用为户部尚书。他认为,或议论“某为新郑(指政敌高拱)之党,不宜留之”,或议论“某为新郑所进,不宜用之”,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一切付之于大公”。

张居正还提出和推行考成法,作为用人制度上的保证。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检查,依次作为考核官员优劣和升降的标准。作为考成法的补助手段,张居正还命制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六扇列文官职名,右六扇列武官职名,将各类职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定期写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克帝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定夺官员升降。

实行数年后,有的监察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见此修举”“事权归一,法令易行”。也有人说道:“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成,无所不披靡。”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用人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张居正用人方面的看法。

2017-09-08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张居正柄政后,鉴于一条鞭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有言利害半者”,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他还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一条鞭法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南方颇便”。随着一条鞭法在局部地区的推广和成功,张居正越来越相信一条鞭法利多弊少,南北皆宜,值得全面推广。尽管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没有颁布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令,但由于他的态度明显是支持一条鞭法的,因而各地方官员纷纷推行,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左右一条鞭法已推及全国。

——摘编自《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

材料二一条鞭法以简化赋役征发的项目和手续为基本原则,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得出一个“役银”数目,然后“量地计丁”,即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每粮一石征银若干,丁一人征银若干,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

——摘编自范树青等《江右商帮兴起的制度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条鞭法推及全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6-12-13更新 | 3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形成。

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更进一步地,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民间贸易制度崇尚的是平等交易的原则,与专制等级制度可以说是“形同水火”。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对明王朝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等级秩序的致命颠覆,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后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昆《大明帝国与白银货币》等文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出现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017-04-18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