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558416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刘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赀,以佐军兴。虽拿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材料二“今天下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续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829年(唐太和三年),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驻成都(今属四川)。李德裕来此之前,这里刚刚遭到一次战争的洗劫。南诏贵族攻占了戎、邛二州,并攻破了成都,掠去了大批人口和财物,西川人民遭受了一场大灾难。他到任后着手收拾残局,医治战争创伤。他注重调查研究,绘制了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精减了老弱病残,选用善战而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同时又从当地每二百户中抽调一人作为民兵,在农闲时习武,有事打仗,无事务农,称为“雄边子弟”。在与南诏、吐蕃交界的险要之处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和御侮城等城防。过去,从内地运粮供应黎、雟州,常在炎热的夏季送到,“地苦瘴毒,辇夫多死”。李德裕改为十月出发,盛夏之前粮食即可运到,“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他还下令把僧尼的私人庐舍全部拆掉,把占用的土地归还给农民耕种。当时蜀地河中小洲渚田有千余顷,都是肥沃的良田,原来由农民零星垦种,后被豪强兼并。李德裕“至则均其耕垦,首及贫弱,俾其利而一其征”。同时还着手改革弊风。当时蜀地很多人私卖女儿,使做富人妾,受人奴役。李德裕下令,凡买的妾,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在夫家可役使三年;十三岁以下的役使五年。期满以后,要归还本人父母,严令限制买卖人口。

经过几年经营,西川“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从此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作用。

2017-04-15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
材料二: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
2016-11-27更新 | 7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规模较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这项改革计划在官员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员在争论中上表要求辞职以示抗议。正如司马光批评的那样,反对派认为,与其说新政节省了财政开支,不如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进一步加深了官僚化。他们批评说,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在写给司马光的信中,王安石礼貌地反驳道,对借贷制度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摘编自《朱子文集》

材料三   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摘编自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计划”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什么法令?简述其影响,并列举出与其相似的一个措施。
(2)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08-31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