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13 题号:586245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到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70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四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两者对后世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中涉及到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
(3)除材料三涉及到的两部宪法外,在世界近代史上,还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宪法文献或民主政治文献?至少举二个国家的文献。)请任选一部文献,扼要指出其进步意义。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的从“法制”到“法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社会防反贪腐,并无新招,只是一些常见办法:政企严格分开,官员在岗期间,只从政不沾钱物,只掌政权而无经济特权。这就能从土壤和源头上对贪污腐败的滋生进行有效遏制;联邦调查与议会弹劾,两只眼睛死盯官员,分头监督,官员难有贪腐良机;官员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媒体就会蜂踊而至,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更为厉害的是,官员若有不良行为,将官员劣迹录入电脑,随时备查,迫使官员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前途不得不好自为之;官员们都以洁身自好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

——摘自牛牧《美国社会怎样防贪反贪?》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秦朝建立完备监察机构(御史台),官员称“御史大夫”,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于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016-12-12更新 | 3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共产党提出的使各界人民都有说话机会、都有事做、都有饭吃的政策,是真正的革命三民主义的政策。在土地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这样的政策我们叫做新民主主义的政策,这是真正适合现在中国国情的政策。

——摘编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11月)

材料四   读下列图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并给予简要评价。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建设历程中的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共为了“使各界人民都有说话机会”所采取的措施,你如何理解这样的政策“是真正适合现在中国国情的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021-08-09更新 | 1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

材料三 从1950年开始,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工会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选举法等法律法令。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前,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同制定法律、法令、决议及法律问题的决定127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

——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


(3)阅读材料三,概括指出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立法的侧重点有何变化。并分析改革开放时期立法的积极意义。
2020-12-29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