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明治维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630617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菱是从明治维新以后白手起家的。三菱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使用一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以外,还高举振兴民族海运业的旗帜,以政府的特权保护和海运独占地位为杠杆,一举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资本的积累。当时,政府的保护形态主要是作为生产手段的船舶、工厂和矿山的廉价出售和航运助成金的发放,其次是为船舶的购入和修理提供贷款等。

——《三菱财阀史》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菱创业阶段的发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人“心灵紧闭”和“眼观八方”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相传为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领袖,日本国家象征。从神话传说的神武天皇到现在明仁天皇共125代。

一、古代天皇制(7世纪初至1868年明治维新)

604年圣德太子制定宪法,规定了君权的崇高性,提出“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自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至1867年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天皇权力被架空682年。1867年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宣布废除幕府制度,天皇重掌政权。

二、近代天皇制(1868年至1945年二战结束)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十一条天皇统率陆海军。

三、战后天皇制(1945年至今)

1945年《日本国宪法》:第1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3条,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第4条,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与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相比,日本天皇制有何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天皇制和战后天皇制的区别。结合史实简述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的历史过程。

2018-05-04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问题:(1)当时的欧洲文明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请以代表性国家的具体史实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方面加以说明。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福泽谕吉怎样评价欧洲文明?
(3)19世纪的日本是如何实施福泽谕吉的思想的?请以史实说明。
2020-02-10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基于社会转型视角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罗马的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是由于社会阶级和权力结构需要重新组合而进行的重要改革运动。由于两者社会结构和各方面基础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改革的推动力量有别,而使两者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对“人”及其生存的基本权利诸核心问题存在着本质性差异。古希腊罗马的社会改革,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平民的基本权利问题而展开;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

——摘编自杨师群《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   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商鞅是通过类似于军事的手段重构了政治秩序,而梭伦则主要是以平衡城邦内部不同阶层利益的方式缓和了公民集体内部的矛盾。商鞅改革使得秦人因为耕战而成为国家严密控制的对象,沦为了国家的奴隶。梭伦改革则将政治权利扩大到包括穷人在内的整个公民集体,提升了城邦公民的内部凝聚力,使得雅典公民成为了城邦的主人。

——摘编自贾文言《商鞅与梭伦耕战思想的比较分析》

材料三   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四   现代化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间,很多后进国家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由于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这被称为外源或外诱的现代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罗马的改革与战国变法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与梭伦解决耕战困境方式的差异,分别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商鞅变法中推动秦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列举两个19世纪通过“外源”途径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并以其中一国变革的史实,论述以上观点。
2021-04-12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