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1 题号:84319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国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傍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材料二   王安石《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王安石主要采取哪一措施来改变上述社会问题?这一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北宋“积贫”原因有哪些?
(2)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进行了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名字叫做?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变法”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在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1-03-02更新 | 3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016-12-07更新 | 7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面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材料二   庆历七年初,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当年即出巡视水利修建情况,在任时期,“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又曾“贷容与民,以激奔竟之风,俾新陈相易,邑民使之”。嘉祐三年,王安石归朝任度支判官,针对当时弊端,向宋仁家上《言事书》,极陈当世之务,全面阐述改革的思想,未被宋仁宗采纳。熙宁二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揭开了变法序幕。神宗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一批新人,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法得以推行的条件。
2019-04-10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