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9923021
中国近代留学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开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的是容闳、黄胜、黄宽。虽然他们赴美留学纯属偶然但揭开了中国近代留学的序幕。尤其是容闳成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首倡人和奠基人。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怎样挽救垂危的祖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容闳的教育计划“借西方文明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正是反映了这些改良派们学习西方科技发展中国实业改良中国政治的愿望。于是容闳选派优秀青年留学的主张与具有洋务思想的曾国藩“求强”的意愿一拍即合。终于,1872首批30名幼童在监督陈兰彬的率领下赴美留学。此后清政府又陆续派出三批幼童。这些幼童在美国学习很快取得成效。他们在读完预科后进入美国大学所选专业大都是自然科学和应用学科有电学、医学、采矿、五金、土木工程、铁路建筑等而且成绩大多不凡。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   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较之男子留学起点低开始晚人数少且道路曲折。它是中国妇女走出深闺,走向解放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最早出国留学的中国女性是1870年前后浙江鄞县一位名叫金雅妹的6岁孤儿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后又赴美学医,1885年毕业于纽约女子医科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毕业于外国大学的女子。……甲午以后维新变法运动展开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开女禁、兴女学和强种保国联系起来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主张男女平权女子学校渐次在中国大地兴起。……晚清之际女子留学专业以师范家政、工艺为主直到“五四”以后女子留学教育开始突破贤妻良母局限。……纵观近代女子留学妇女们在留学实践中促进了民主思想在女界的传播并推动了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中国派遣留学生铺平了道路。1950年至1953采取“严格选拔宁少勿滥”的方针共派遣1708名留学生。1954年至1956采取“严格审查争取多派”和“以理工科为重点兼顾全面需要”的方针共派遣5853名留学生其中研究生1213名、大学生4640名。另有进修教师135名、实习生6802名。这期间国家先后对留苏学生的专业进行过三次调整从学习社会科学、理科和一般工科的学生中抽调一部分改学工业和国防工程所需的重点专业和尖端学科。

——《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百年潮》2008年第11)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赴美留学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苏联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清朝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该派别开展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8月31日)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1-01-15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魏源《海国图志》


(1)结合所学并依据材料指出,魏源认为“师夷”的背景以及内容。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2)郑观应所说的“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哪一派的做法。郑观应所代表的维新派与这一派在探索中国富强道路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要拥护那德先生……;要拥护那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3)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认为维新派做法的缺陷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对此,陈独秀等人做出的努力有哪些。
2020-02-25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学生课题研究中的近代学堂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分为天文、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①……《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②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法制经济、手工、体操等。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在学生的课题研究中,上述材料划线部分中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属于转手史料的是   ;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①《京师大学堂章程》认为教育的宗旨是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则认为教育的宗旨是   
②《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在课程设置上有什么不同。
③对于传统的儒家经典的态度,两者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2019-10-17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