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4 引用次数:65 题号:1082492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任选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请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分析数词的作用。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道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B.“牛困人饥日已高”描写了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翩翩两骑来是谁”描绘了两宫使的风度翩翩。
D.“宫使驱将惜不得”写出了受欺凌者的悲愤和心酸。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020-04-29更新 | 365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作此诗时即将离任。②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③勾留:留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春”和“湖”展开景境,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结构精巧别致。
B.中间四句,诗人以精妙的比喻,描绘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构成一幅神韵无限的画卷。
C.“碧毯”二句,出人意料地在山水诗中嵌入诗化的农事,雅俗相融,别出心裁,也体现出作者对人民的关怀。
D.本诗描写了西湖春日青翠葱茏、碧丽秀美的景色,尾联间接抒情,表达诗人离开西湖的悲伤落寞之情。
2.本诗颔联向来被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画面。
2021-07-26更新 | 18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江送客

白居易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注】①冒帆云:指烟像船帆和云朵一样向上升起。②愁杀人:又作“愁煞人”,形容异常愁苦。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呈现的画面。
(2)首联中的“秋鸿”“哀猿”在诗中有何作用?
2022-07-21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