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9 题号:16320985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围绕着“望”字展开,起首两句写____望泰山,点明泰山的位置和它的雄伟连绵特点。三四句近望,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美与____。五六句凝望,诗人襟怀荡漾。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俯视,表现____的精神。
2.“决眦入归鸟”一句极为生动传神,请你赏析其妙处。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对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B.【甲】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C.【乙】中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诗句流畅婉转,特别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深沉的思念。
D.【甲】【乙】两首诗词在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外,还表达了人生感悟。【甲】表达作者达观的人生思考;【乙】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思。
2.【甲】【乙】都是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果你的亲人远在他乡,中秋之际,你看到月亮,会吟出哪一句来表达你的思念。请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A.月有阴晴圆缺               B.月是故乡明
2023-10-29更新 | 8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题目中的“_”字,二是诗句中的“_______”一词。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2021-05-17更新 | 29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问答的形式,表明了华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体现了它的高大巍峨。
B.颈联的“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C.“决眦”表达了诗人看到飞鸟归林时全神贯注,表达了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近而远,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2.请简要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023-07-04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