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4 引用次数:215 题号:1669004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移居夔州西阁。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无衣,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处代指同甘共苦的将士。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所描绘的画面。
(2)结合注解①和颈联、尾联的内容,谈谈作者在本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2021-12-01更新 | 142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2】赏析诗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 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1.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18-05-30更新 | 149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作者杜甫,他的诗被称为(          ),其中“三吏三别”,是指 《新安吏》《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019-10-18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