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杨炯(650-692)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854425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处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1.《雁门太守行》中,李贺以具体景物“_________”作喻,写出敌人来势凶猛;《从军行》中,杨炯借助“_________”这一具体景物,表现出军情的紧急。
2.两首诗歌都描写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抒发出诗人_________的志向。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占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颈联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点。
2.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3-06更新 | 72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长安。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③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指敌方要塞。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塞战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B.颔联写军队辞京出战。“铁骑绕龙城”,说明敌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我方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C.尾联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D.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整首诗仅仅四十个字,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笔力极其雄劲。
2.颈联中,“凋”“杂”二字用得非常好,请结合诗句赏析。
2021-04-10更新 | 22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从军行》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百夫长,旧时指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1.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的方法,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共同的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2021-02-18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