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商隐(813-858)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4 引用次数:253 题号:6524568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诗歌情感解读正确的是()
A.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慨叹。
B.这首诗赞美了文帝求贤若渴的作为。
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D.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贾生的不屑。
2.下列对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B.文帝把被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作者深受感动。
C.第二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是诗歌的转折处。
D.文帝连鬼神之事都要过问,可见文帝对民生的关心。
【知识点】 李商隐(813-858)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李商隐的诗歌《北青萝》,完成后面小题。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①崦(淹):日没的地方。②一枝藤:指诗中孤僧用的手杖。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初升,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的僧人。
B.颔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简意丰,蕴藏极富,堪称妙笔。
C.颈联“独”字与首联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磬。
D.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
2.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僧人的形象。
3.尾联流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020-04-07更新 | 107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下列对两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或妻子)相见的无奈。
B.【甲】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C.【乙】诗“平明送客楚山孤”句中“孤”字融情于景,写出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
D.“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2.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3.“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2022-09-04更新 | 121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古诗词赏析。

落花

唐·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      的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019-05-24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