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7522286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增其旧/因地                           前人之述矣/关怀
B.至若春景明/风日丽                    天下之忧而忧/争恐后
C.岳阳楼之大/今古奇                    或异二者为/中庸
D.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业精       物喜/天下为己任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理解:表面交代了滕子京“谪守”的遭遇,实则表现了作者自己虽贬官在外,但仍心忧天下的情怀。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翻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理解:描写洞庭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色。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在空中飞翔,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洲上的芷草、兰花,茂盛青翠。
理解: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3.《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乐天下的情怀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他忧乐天下的具体做法。

【材料一】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义田记》)

注释: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韩琦:北宋大臣。⑥除:拜官授职。⑦负郭:靠近城郭。⑧常稔(rěn)之田:良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羌酋:羌族部落首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进亦忧
(2)斯人
(3)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 行拂乱其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吾谁与 女有(《大道之行也》)
C.母在时方贫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皆能其名字 虽有至(《虽有嘉肴》)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B.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C.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D.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甲)(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__________(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体现了范仲淹至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022-10-21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内刚外和,好施与,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里:故乡。②羌: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皆能其姓名       不足为外人
B.及其获有所闻
C.或二者之为       渔人甚
D.不物喜赡族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公内刚外和,好施与。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4.【乙】文通过主人公(1)__________(2)_______等言行,从正面表现其人格魅力。又通过(3)_____(4)_____等具体事例,从侧面凸显其深远影响。
2023-11-05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政人和/阡陌交
B.百废具/若无德之言
C.观夫巴陵胜状/ 同者何人
D.乃重岳阳楼/邹忌八尺有余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满目萧/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多会此/骈死槽枥之间
C.居庙堂高/沿河求
D.增旧制/真无马耶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②段描写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以情 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③段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第④段描写阳光灿烂的画面,赞美作者“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C.第⑤段笔调激扬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D.选文是一篇散文,文词简约,字句精炼,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019-11-19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