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7612402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A.诗歌描写舟行途中的景色,写出诗人月夜行船的独特体验,抒发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B.诗歌构思精巧, 连用五个地名巧妙点出行程, 时间与空间的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C.诗歌用词准确,“入”和“流”从仰视角度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D.诗歌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的复杂情感。
【知识点】 李白(701-762)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域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入曾住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首联可知,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
B.颔联中,诗人仰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俯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这一景致,在诗人笔下逼真传神。
C.颈联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慨叹人世浑浊,知音难遇。
D.尾联中诗人“长忆”谢朓,实乃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知音难求,孤寂清冷的处境。
2.对诗歌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夜寂”、“独上”、“望吴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了诗人登楼时的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
B.“摇”与“滴”两字用的很传神,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了起来,这充分的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大自然敏锐又细致的观察力。
C.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D.全诗诗人于想象中的景物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倾佩之情,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浑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2020-10-30更新 | 16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      (体裁),“月下飞天镜”一句描写了月夜江水的      特点。
(2)品味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2019-04-25更新 | 2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① 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你觉得诗人为何“笑而不答”。
②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巾落枣花
2017-04-21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