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韦应物(约737-791)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815334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①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②独怜:唯独喜欢。③野渡:郊野的渡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知识点】 韦应物(约737-791)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乙】闻雁

唐·王湾                                                                   唐·韦应物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故因眇何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归思方哉。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淮南秋雨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高斋闻雁来。


【注释】①眇(miǎo):仔细地察看。②方:刚开始。③悠:远。④高斋:楼阁上的书房。⑤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被贬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
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无误的一项(     
A.【甲】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
B.【甲】诗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C.【乙】诗写于秋天的雨夜。一、二句写出故园遥远,诗人远在异乡,却也悠闲自在。
D.【乙】诗三、四句中“淮南”与故园相对,“秋雨”点明时令,交代环境。“夜”表明时间晚,也侧面写出诗人贬谪的痛苦如黑夜一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自选一个角度说说妙在何处。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请你说说“雁”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2023-01-18更新 | 157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①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②独怜:唯独喜欢。③野渡:郊野的渡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09-02更新 | 59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2019-09-15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