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894694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哪个地方的刺史时所作?(          
A.杭州B.苏州C.徐州D.扬州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面初平”表明湖水丰盈,勾勒出暮春之景。
B.“乱花 写出暮春时 节杂花稀少、稀疏的特点。
C.“没马蹄”表明杂草繁茂,把马蹄子 都遮住了。
D.“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明诗人流连忘返。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一曲”“一杯”,两个“一”字可见词人自吟自饮,孤单寂寞。
B.“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C.“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描写的是深秋时节日落时分之景。
D.本词运用了对比和情景交融的手法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2.这首词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有“花”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12-15更新 | 427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诗人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水蘋: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蘋、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南湖早春的神韵。
D.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2.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021-11-23更新 | 163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古诗赏读,完成下列小题。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1)“_________”、听觉(2)“_________”三方面来表现雪,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3)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2.“时闻折竹声”,看似平常语,实则意盘无穷,请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2021-01-28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