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9007518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歌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2.诗歌首联“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3.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知识点】 刘禹锡(772-842)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道出白乐天被贬“二十三年”时间之久,饱含“弃置身”的无奈和艰辛。
B.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对故友的无限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C.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警语。
D.尾联回应首联,扣住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暗含了与友人的共勉之意。
2020-11-28更新 | 30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晨兴寄乐天

【唐】刘禹锡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注】①乐天:即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的挚友。②烬: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1.诗中____一句直接点明了了诗人写作此诗的缘由。
2.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1-09-17更新 | 199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引用典故写归来后的感触,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未能尽忠朝廷的愤懑之感。
C.尾联中“君”指白居易,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D.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2021-05-17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