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4450228
知识拓展

材料一:生产力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中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 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2)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这次变法所起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材料一   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原始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某同学为准备一次历史主题展览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


材料三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这一局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变化。《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写出A、B遗址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这两地远古先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2)请为此次展览拟定一个主题。将材料二的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3)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022-07-26更新 | 1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生产进步】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产生的影响。

【变法革新】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秦与六国交战情况统计表(公元前356~前221年)
秦与六国交战战争结果
全胜失败互有胜负
65次58次3次4次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并概括商鞅变法产生的影响。

【百家争鸣】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西周已经存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孔子


(3)依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谈谈你的认识。
2023-10-19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一措施?

(3)材料二中“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2019-02-01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