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7381071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经济篇】

材料二   



(3)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思想篇】


(4)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材料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例举两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基于多种因素,推动社会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式农具的使用,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政治进步,各国为提升国力进行争霸战争,支持小农经济和地主阶级,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安定,原来列国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为了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公元前210年起,秦始皇决议改革经济,下令全国,“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一法度衡石丈尺”、“修驰道车同轨”。

——齐世荣《中国古代史》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发展方面有何变革?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农具的出现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在秦国发生的重大改革的名称,分析此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归纳在改革中有哪些使秦国富国强兵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改革经济的原因并指出他为巩固秦朝统治而建立的制度?
2023-11-05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聘(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转》

材料三: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承,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将中国的青铜时代推进到什么时代?
(2)材料二讲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3)材料三指什么历史事件?指出材料中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用材料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一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4)材料四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民族传承的理念有何意义?
2023-10-18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水利设施的兴建,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改编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劳动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设施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2024-02-04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